周末陪朋友去昌平的天寿陵园选墓,车刚拐进陵园路,就被两侧成排的银杏树晃了眼——金黄的叶子铺成一路,像给往生者铺了条温柔的路。进了大门,迎面是座小小的喷水池,水珠落在池子里的叮咚声,把外面的喧嚣都挡在了门后。朋友攥着我的手轻声说:“原来陵园不是只有冷清,还有这么暖的样子。

沿着主干道往里走,第一个遇见的是玉兰园。园门口立着块青石板,刻着“玉兰”两个字,字缝里冒着几株三叶草。工作人员说,每年三月下旬是玉兰的盛花期,满树的白花开得像云,不少家属会带着孩子来,在树下摆上一束百合,跟长眠的人说说最近的日子。园里的墓位大多挨着玉兰树,墓碑是米白色花岗岩,表面磨得很光滑,和玉兰花的颜色呼应着,看着特别干净。有位阿姨蹲在墓前擦墓碑,抬头跟我们笑:“我家老头生前在阳台养了三盆玉兰,选这儿就是想让他每天都能闻见花香。”

天寿陵园哪个园好?墓地价格多少-1

再往里走几百米,是松园。刚进园就闻到松针的清苦味,风一吹,松枝沙沙响得像老人的低语。园里的松树都有十几年树龄,树干粗得要两个人合抱,枝叶织成一片绿网,把阳光筛成碎金洒在地上。墓位藏在松树林里,墓碑是深灰色大理石,刻着简单的五角星或松枝花纹——工作人员说,这里很多墓主是老军人,就爱松树的硬气。有位叔叔拎着小水壶给松树浇水,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说:“我爸走之前还摸着松树皮说,‘这儿像我当年在东北营房旁边的林子,踏实’。”松园的路是鹅卵石铺的,踩上去有点硌脚,但能听见松针落在路上的轻响,连风都比外面慢半拍。

最深处的菊园倒有股文气。园门口种着一圈金盏菊,秋天开得热热闹闹,像给园子戴了条黄围巾。园里的路更窄,两旁种着修剪整齐的冬青,沿着路走能看见一座小亭子,亭子里挂着幅《爱莲说》的书法,墨色还很新。墓位大多是小巧的竖式碑,墓碑上刻着毛笔字的墓志铭,归园田居处,菊香伴书声”。有个姑娘坐在墓前的石凳上读《唐诗选》,她合上书跟我们说:“我妈是中学语文老师,最爱的就是陶渊明的菊。选这儿的时候,我蹲在亭子里读了句‘采菊东篱下’,忽然就觉得她在旁边笑。”

聊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工作人员和几位家属的说法差不多——天寿陵园的价格差异主要在三个地方:园区位置、墓位大小和墓碑材质。玉兰园因为靠近主干道,又有玉兰花的景观,起步价大概12万元;松园的松树成林,环境更幽静,起步价约15万元;菊园以小户型墓位为主,起步价大概10万元。如果要定制墓碑,比如刻上家人的手书或者专属图案,价格会贵个2-3万;要是选靠角落的“藏风”位置,价格也会略高一点。朋友算了笔账,加上墓地管理费(每年大概500-800元),普通家庭选个中等墓位,预算大概在12-18万之间。

离开的时候,太阳把最后一缕光洒在陵园的门楣上,银杏树的影子拉得老长。朋友摸着大门上的铜环说:“原来选墓不是选一个盒子,是选一个能装下思念的地方——有人选花,有人选松,有人选菊,其实都是选‘TA喜欢的样子’。”风里飘来松针和菊花的香气,远处传来一声鸟叫,倒让这陵园多了几分活气——原来最好的园,从来不是“别人说的好”,是“你觉得TA会喜欢的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