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一处让亲人安心的归处,我们总先问“在哪儿”——不是生硬的地理坐标,而是那份“我能顺利找到你”的踏实,是“每次来都不会迷路”的安心。万佛华侨陵园的地址,就藏在京北昌平区崔村镇的香堂村里,像个被自然和人文温柔包裹的“家”。

第一次去万佛华侨陵园,我是跟着导航自驾的。沿京承高速开到昌金路出口,转上香堂路,两边的行道树越来越密,风里慢慢飘起梨花香——四月的香堂村,山坡上的梨树刚开花,白色的花簇压弯了枝桠,连路牌都沾着淡淡的香。再往前开3公里,就能看到陵园的青灰色大门,门口的石狮子不凶,反而带着点温和,像在等归人。如果是坐公交,949路直接到香堂村站,下车往村里走,路过卖水果的小摊、飘着饭香的农家院,步行10分钟就到陵园入口,一点都没有“偏远”的感觉。地铁的话,5号线到天通苑北站,打个车20分钟就能到,司机师傅都知道“香堂的万佛陵园”,不用多解释。

香堂村不是个普通的村子。明清时这里有座“香堂古刹”,虽然后来古刹不在了,但村里还留着几棵几百年的老槐树,树干上的纹路刻着岁月的痕迹。陵园选在这里,既有自然的清幽,也有人文的沉淀——周围是成片的苹果林和梨林,春天花开满坡,秋天果实挂枝,祭扫的时候,不是肃穆到压抑,而是带着些人间的温暖。我见过一位阿姨,每年秋天来给老伴送苹果,她说:“他生前最爱吃香堂的苹果,现在陵园旁边就是果园,我摘了刚熟的,他肯定喜欢。”风把她手里的苹果香吹起来,远处的山岚淡淡的,像给陵园盖了层温柔的纱。

陵园里的步道顺着山势起伏,每一处墓碑都能看到远处的翠屏山。工作人员说,当初选址的时候,特意选了能看山的位置,“让安眠的人还能亲近自然”。园区里的路标很清楚,每一排墓碑都有编号,手机扫一下门口的二维码,就能查电子导航,再也不用对着墓碑号找得满头大汗。上次帮朋友找他爷爷的墓碑,输入编号,导航直接带到跟前,朋友蹲下来放花,说:“爷爷,我找着你了。”阳光穿过旁边的柏树,落在墓碑上,连影子都带着温柔。

万佛华侨陵园园陵园公墓地址-1

其实对于我们来说,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文字。它是自驾时闻到的梨花香,是公交站旁的农家饭香,是找到墓碑时那句“我来了”的踏实。万佛华侨陵园的地址,藏在京北的小村里,藏在自然的风里,藏在每一次顺利抵达的安心里——原来最好的归处,我能轻易找到你,你也能一直陪着我”。

万佛华侨陵园园陵园公墓地址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