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窗户时,我正对着手机给奶奶核对潮白陵园的预约信息。奶奶昨天翻出爷爷的旧毛线帽,摩挲着帽檐说"去年排了俩小时队,今年可得早做打算"——去年清明我们六点就到陵园,门口的队伍已经弯了两道弯,奶奶攥着我的手叹气"早知道有预约就好了"。

其实潮白陵园的预约比想象中简单。打开"北京潮白陵园"公众号,首页最醒目的就是"2024清明祭扫预约"入口,点进去先填姓名、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,接着选日期和时段——从8点到16点每小时一个档,我特意选了上午9点,想着那会儿人少,奶奶能慢慢走。填随行人数时,奶奶凑过来看:"我和你,再加你爸,仨人够不?"我点头,确认信息后提交,不到一分钟就收到短信,上面躺着预约码和一行小字"请携带身份证,照顾好老人儿童"。奶奶笑着拍腿:"比我抢超市鸡蛋的小程序简单多了。"

想起去年预约成功后的场景。那天清晨飘着细毛毛雨,陵园门口的红马甲志愿者见我们来,立刻递上一杯姜茶:"阿姨,喝口热的暖身子。"奶奶接过杯子,手指蹭了蹭志愿者的袖口:"你们也怪冷的。"走进陵园,小路两边的柳树刚抽新芽,嫩绿色枝条垂在人工湖面上,泛起细碎涟漪。爷爷的碑在第三排西头,旁边的桃树刚开了三两朵花,花瓣落在碑顶,奶奶用袖口擦了擦碑上的雨水,把带来的白菊轻轻放下:"老头子,今年不用排队了,你看这花多鲜。"风一吹,花瓣沾在她银白的发丝上,我赶紧用手机拍了张照,奶奶摆手:"别拍我,拍碑上的花——你爷爷最爱的桃花。"

预约流程里藏着不少"贴心机关"。比如页面会提前提醒"陵园禁烧冥币香烛",但门口便民服务点有免费小花束——是社区阿姨用皱纹纸折的小菊花,绑着蓝丝带,志愿者说"给没带花的人留个心意"。还有,预约时可以在"特殊需求"栏留言,去年我写了"奶奶腿不好,需要轮椅",刚到门口就有穿制服的小伙子推来轮椅:"阿姨,我带你们去碑位。"奶奶握着他的手连说"麻烦你",小伙子笑着摇头:"应该的,上周我奶奶也来祭扫,也是别人帮的忙。"

潮白陵园清明预约-1

还有些实用提醒得记牢:一定要带身份证和预约码,入口处要刷码验证;随行小孩不用单独预约,但要算在人数里;停车场只有50个车位,建议坐34路公交——直达陵园门口,下车走两步就到;带包湿纸巾,碑上的灰尘能擦一擦;再带个小凳子,奶奶累了能坐会儿。昨天我收拾背包时,奶奶往里面塞了包桃酥:"你爷爷最爱的老铺子,这次糖放得少,他准爱吃。"

晚上吃饭时,奶奶盯着手机里的预约短信发呆:"你说,预约是不是就是让我们能好好和你爷爷说说话?不用慌慌张张排队,不用怕赶时间,能慢慢擦碑,慢慢放花,慢慢告诉他今年家里的事——你堂哥要结婚了,你爸换了新茶杯,我种的月季开了两朵红的。"我夹了块红烧肉给奶奶:"对,就是让我们和想念的人'见一面'的时间更从容。"

今天早上出门前,奶奶把爷爷的毛线帽戴在头上,又摸了摸包里的桃酥:"走吧,别让你爷爷等急了。"风里还带着点凉意,但陵园门口的志愿者已经举着姜茶站在那里,桃树的花比昨天多开了几朵,花瓣落在奶奶的帽檐上,她笑着说:"你看,今年的花比去年早。"我掏出手机拍了张照——奶奶站在碑前,手里拿着桃酥,碑上的名字被阳光晒得暖暖的,风里飘着槐花香和桃香,像爷爷的手轻轻抚过我们的头发。

潮白陵园清明预约-2

其实清明从不是冰冷的流程,预约也不是约束——是有人替我们想好了所有细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