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扶着奶奶站在人民广场新世界城对面的公交枢纽——上周邻居张阿姨说,"去金山陵园不用开车,坐陵园的便民班车,比自己找路稳当十倍"。

早上6点50分的阳光还裹着晨雾,那辆橘色的班车已经停在路边,车身上"金山陵园便民线"的字样被朝霞染得暖融融的。司机师傅姓王,正蹲在车门口帮一位老爷爷绑轮椅固定带,见我们过来,立刻直起腰:"阿姨,我扶您,台阶有点高。"他的手掌裹着老茧,扶着奶奶的胳膊时轻得像托着一片槐叶,连奶奶怀里的桂花糕都没晃一下。

金山陵园的班车路线-1

班车7点整准时启动,顺着西藏中路往武宁路开。奶奶望着窗外掠过的西藏中路梧桐树,突然说:"你爷爷以前就在这栋楼里当会计,每天下班都买根山楂糖葫芦,裹着玻璃纸递我手里。"旁边座位的陈阿姨凑过来搭话:"我上周也坐这班车,师傅路过施工路段时特意放慢速度,说'阿姨们坐稳,这段路颠'——比我儿子开车还贴心。"车过曹杨路后上了沪蓉高速,王师傅打开车内广播,放的是苏州评弹《莺莺操琴》,奶奶跟着哼了两句,眼角的皱纹里都浸着软乎乎的光。中途在安亭服务区停10分钟,王师傅拎着个保温桶下来,给每位乘客递了杯温蜂蜜水:"长途车渴得快,这水是我早上煮的,甜口的,老人爱喝。"

9点刚过,班车稳稳停在金山陵园入口。王师傅跳下车,帮我们搬下奶奶特意蒸的桂花糕,指着左侧的指示牌说:"阿姨,返程班车是下午1点和3点,就在这儿等——要是赶不上,去服务中心找小李,他能帮您联系临时加车。"奶奶攥着王师傅的袖子笑:"小伙子,下次我还坐你的车,比我家那辆老捷达舒服多了。"

陵园里的银杏叶刚抽新芽,我们把桂花糕放在爷爷的墓碑前,奶奶摸了摸碑上的照片:"老头子,今天坐班车来的,不用你儿子绕路,我还跟旁边阿姨聊了天——你以前总说我不爱说话,现在我也会跟人唠唠了。"风掀起奶奶的银发,我突然明白,金山陵园的班车路线哪里是一条普通的路?它是把"怕堵车""怕没位"的麻烦都揉碎了,变成王师傅的那杯温蜂蜜水,变成陈阿姨的家常话,变成奶奶嘴角的笑。

金山陵园的班车路线-2

下午2点50分,我们抱着爷爷的旧毛衣往返程班车走,远远就看见王师傅在擦车玻璃。"阿姨,今天累着没?"他笑着挥手,帮我们把毛衣放进行李架。班车启动时,奶奶望着窗外的陵园入口,轻声说:"下次来,咱们还坐这辆车。"

其实所谓"便民路线",不过是把思念的路铺得软一点、暖一点——不用盯着导航看路牌,不用捏着方向盘紧张,只要跟着橘色的班车走,就能到心里的那个地方。就像王师傅说的:"我们开的不是班车,是让大家多留点时间,陪陪心里的人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