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巷口糖炒栗子的香,我抱着刚从花店挑的白菊站在东四十条地铁站C口,身边挤着几个同样捧着花的人——穿藏青外套的大叔拎着一盒桂花糕,说是母亲生前最爱的;扎马尾的姑娘抱着个布包,里面装着父亲的旧茶杯;还有位拄拐杖的阿姨,手里攥着叠得方方正正的信纸,说是要念给老伴听。我们都在等那辆去灵山宝塔陵园的班车。
“来了!”有人戳了戳我胳膊,我抬头看见辆印着“灵山宝塔陵园”蓝底白字的大巴拐过街角。司机张师傅探出头,帽檐下的眼睛弯成月牙:“赶紧的,再晚点儿山上的晨雾该散了——要拍碑前的花,早去能蹭着晨光,好看。”张师傅跑这条线五年,脸晒得跟深秋的枣子似的,说话自带股子热乎劲。
其实去灵山宝塔陵园的班车路线早摸熟了:固定从东四十条和四惠枢纽站发车。东四十条的首班是6点50分,四惠的晚20分钟,7点10分。全程走京通快速转通燕高速,不堵车的话1小时40分钟就能到,直接停在陵园2号门——那是离祭扫区最近的入口,不用绕着围墙走半里地。我问过张师傅为啥选这俩起点,他揉着方向盘笑:“东四十条是老城区,住的老街坊多;四惠通地铁,通州、燕郊过来的人方便,尽量让大家少转车。”
坐这趟车得多留个心眼:提前一天打陵园电话89501234确认座位准没错——尤其是清明前半个月,往往提前三天就满员了。还有,别忘带身份证,陵园入口要刷证登记,张师傅每次都会拍着车门喊:“身份证揣内兜!揣内兜!下车别忘!”要是真睡过了头错过了早班,也别急,陵园9点会加开一班,但得提前半小时跟调度说,不然司机可能直接走了——上周我就差点误了,还是张师傅帮我给调度打了电话,说“这姑娘要去看她妈,等会儿吧”。
车上的乘客大多是熟脸,偶尔会搭个话。上次遇到个刚工作的小伙子,攥着手机里父亲的旧照片哭,旁边卖煎饼的阿姨递过去个热乎的煎饼:“先吃点,你爸要是看见你饿肚子,得心疼。”小伙子接过煎饼,眼泪吧嗒掉在包装纸上:“我爸以前也总给我买这家煎饼,加俩鸡蛋。”车厢里静了会儿,有人轻轻哼起《送别》,风从车窗钻进来,裹着煎饼的香,忽然就不那么难受了。
下车的时候,张师傅帮阿姨拎着纸扎的灯笼,扶着她往台阶走:“慢点儿,昨儿刚下过雨,台阶滑。”阿姨笑着拍他的手:“知道啦,你比我家小子还唠叨。”我抱着白菊往祭扫区走,风里飘来松针的清苦味,忽然觉得这趟班车真不一样——它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,是把想念装上车,一路护着送到地方的“思念专列”。
傍晚返程时,夕阳把车厢染成橘红色。张师傅放了盘老磁带,邓丽君的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飘出来,有人跟着哼。我摸着口袋里阿姨塞的橘子糖,想起母亲生前说的:“想一个人,就去见他,哪怕路远,只要有车能到,就不算难。”
车窗外的树影向后退,我望着远处的晚霞,忽然觉得,这趟班车真好——它让那些说不出口的想念,顺着公路,顺着风,稳稳地落在亲人的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