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攥着外婆的照片站在潮白陵园入口。电子屏上"今日预约已满"的红字闪了三下,旁边卖花的阿姨笑着递来一支小苍兰:"姑娘,明天再来吧,最近周末得提前一周约。"这是我第三次来才摸准的"规律"——原来潮白的预约不是冰冷的规则,是藏在桂树影里的贴心。

第一次没预约就来,是去年清明。车刚拐进陵园路就堵了两公里,窗外能看见墓区里的桃花被挤得落了一地,保洁阿姨举着扫帚在人群里钻,喊着"小心脚底下"。好不容易挤进墓区,外婆的墓碑前站着一家三口,我捧着花站在旁边等,那妈妈回头说:"姑娘,我们也没预约,挤进来的,要不你先?"可我看着她怀里的小娃娃正揪着墓碑上的照片,手脏脏的,还是摇了摇头。那天风很大,我蹲在路边擦墓碑,沙粒刮进眼里,眼泪混着沙子流,连"外婆我来了"都没说完整。

后来听邻居张叔说,潮白去年开始推预约制,他教我用公众号预约:"微信搜‘潮白陵园’,点‘祭扫预约’,选日期的时候看清楚,周末和清明前后三天得提前一周抢,平时提前两天就行。填信息要写墓区编号——我上次忘填,到门口查了十分钟,差点误了跟老伴儿约好的‘喝茶时间’。"我照着做,上周三预约了周六的上午,收到短信时,里面还附了条提示:"园区信号较弱,建议截图保存入园码。"

周六清晨我带着碎菊去,入口的导车员直接把我引到离外婆墓区最近的停车位,手里举着小牌子:"预约游客请走3号通道。"入园时扫截图的码,保安大哥笑着说:"姑娘,里面有免费湿巾,擦墓碑用的,别自己带了占手。"墓区里的桃花还开着,这次没人挤,我慢慢擦干净墓碑上的浮灰,把碎菊摆成小圆圈——外婆生前喜欢小而密的花,说"热闹不占地儿"。旁边的凉亭里有个阿姨捧着百合,跟我说:"我儿子在深圳,帮我预约的,说这样不用挤。"她摸着墓碑上的照片:"以前我得四点起来赶早,现在能慢慢做碗粥,装在保温桶里带过来,跟他说说话。"

潮白陵园祭扫预约-1

风里飘来桂花香,是去年陵园种的桂树,今年刚开。我坐在凉亭里喝免费的热水,看着远处的导车员帮一位老人搬轮椅,保洁阿姨蹲在石凳前擦污渍——原来预约不是限制,是让每一份想念都有足够的空间。就像卖花阿姨说的:"以前清明那天,花卖得快,但碎菊都被挤烂了;现在预约了,能挑最鲜的,给逝者带过去。"

潮白陵园祭扫预约-2

那天我离开时,夕阳把桂树的影子拉得很长,入口的电子屏还在滚动,不过这次是"今日预约剩余15席"。我摸着口袋里没来得及用的湿巾,突然想起外婆生前总说:"凡事要留余地,想念也是。"潮白的预约制,大概就是给想念留的余地吧——让你能慢慢擦墓碑,能好好说说话,能在凉亭里喝杯热水,对着墓碑笑一笑:"外婆,我下次还来,提前约好。"

风里又飘来槐花香,这次我闻见了,是外婆最喜欢的味道。原来最好的祭扫,不是挤着说"我来了",是带着准备好的想念,踩着槐花香,慢慢走进那片有桂树的陵园,跟逝者说:"我如约而至,你慢慢听。"

潮白陵园祭扫预约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