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里还裹着些没散透的凉意,我攥着外婆的保温桶——里面装着外公最爱的桂花糕——站在潮白陵园的铁栅栏外,忽然想起去年第一次来的窘境:没查营业时间,早7点就到了,等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开门,外婆攥着桂花糕的手都冻红了,嘴里念叨着“早知道多穿点”,可眼睛一直盯着陵园的大门,像在等什么重要的人。从那以后,我就把潮白陵园的营业时间和预约流程记在了手机备忘录的最前面,倒不是怕麻烦,是怕辜负了老人心里那点热乎的、沉甸甸的想念。
潮白陵园的日常营业时间其实挺规律的:早8点开门,晚5点关门,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不休息——毕竟思念从来不分工作日。但到了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营业时间会提前半小时,变成7点半开门。去年清明我特意早去了半小时,7点刚过就到了,门口已经排了二十多个人:有抱着一大束白菊的年轻人,手指冻得通红还在给花束整理包装;有拄着拐杖的老人,身边陪着的孩子举着伞,把伞面往老人那边偏了又偏;还有推着轮椅的阿姨,轮椅上放着个布包,里面应该是逝者爱吃的点心。大家都安安静静的,风里飘着些烧纸的味道,却没半点吵闹——因为每一个人都明白,能早点进去,就能早点和想念的人说说话。
现在预约流程也很接地气,不用跑现场填表格,微信公众号搜“潮白陵园”就能找到预约入口。步骤很简单:点“祭扫预约”,填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祭扫日期、人数,再选墓区——潮白陵园分福、禄、寿三个区,外公在福区3排12号,我每次都要核对三遍,就怕填错了。要是家里有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,直接打陵园的服务电话010-XXXXXXX,工作人员会一步步问清楚信息,然后帮着登记。记得把墓位编号和家属姓名说准确,不然到了之后,工作人员查不到信息,会耽误时间。
还有些小提醒得记牢。比如预约的人数最好如实填写,陵园每天会控制人流量,要是多带了人,可能进不去;要是临时有事来不了,提前24小时改预约就行——打个电话或者在公众号里点“修改预约”,几秒钟就搞定。上次我出差,外婆想让舅舅代去,就带着我的预约码和舅舅的身份证,工作人员看了之后,笑着说“没问题”,还指引舅舅去了福区。对了,要是碰到极端天气,比如暴雨、暴雪或者大风,陵园会临时调整营业时间,最好提前一天再打个电话确认,别像我同事小周,去年雪天没确认,开车开了四十分钟,到了之后发现陵园临时闭园,只能又开回去,眼睛都急红了。
其实啊,那些关于营业时间和预约流程的小细节,从来都不是“麻烦”,而是陵园给每一份思念的“温柔兜底”。你看陵园里的松柏,一年到头都是绿的,就像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,从来都没断过;你看墓前的小花,不管是家人带来的,还是工作人员摆的,都开得安安静静,就像那些藏在心里的话,从来都没过期。提前查好营业时间,填对预约信息,把保温桶里的桂花糕捂热,把要讲的话在心里过一遍,才能安安心心蹲在墓前,轻轻说一句:“外公,我们来了,桂花糕还是你爱吃的甜度。”
风里忽然飘来桂花香,是外婆打开了保温桶——原来桂花糕的香气,从来都没变过。就像那些关于思念的小事,从来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