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的春天总来得慢,玉函山的桃花要等山脚下迎春谢了,才在山腰冒出粉芽。归山陵园就卧在这山的褶皱里,从门口往山上走,松针垫着脚,柏香裹着风——这是济南人心里“归山”的样子,也是很多家庭选这里的原因。
不少人第一次来问价格时,都会先问“最便宜的多少钱”。其实归山陵园的价格像山上的台阶,一步一步往上走,每一级都有不同的“分量”。最基础的是树葬,把骨灰埋在侧柏或者银杏树下,只立一块巴掌大的铜牌,刻着名字和生卒年,价格大概在1万5到3万之间。来选树葬的人,大多会摸着树干说“这样挺好,以后来看他,就能摸得到树的温度”。再往上是花坛葬,把骨灰放在花坛里,上面种着月季或者菊花,价格比树葬稍贵一点,大概2万5到4万。而最常见的传统立碑墓,分单穴和双穴,材质从普通的芝麻白到汉白玉,位置从山脚的平缓处到山腰的观景位,价格差得最明显——单穴的起步价大概3万5,双穴能到8万往上,要是选了山腰那几排能看见山脚下水库的位置,价格还得再加1到2万。有次遇到个阿姨,站在山腰的墓碑前摸了摸碑面的纹路说:“我家老头生前爱钓鱼,这里能看见水库,他肯定喜欢。”——你看,价格里藏的不是数字,是“他喜欢”。
除了墓型和位置,还有些“看不见”的东西在影响价格。比如陵园的绿化,归山陵园的松树都是种了十几年的老松,每棵树都有人定期修剪;比如安保,晚上有保安沿着山路巡逻,手电筒的光扫过每一排墓碑;比如祭扫服务,清明的时候陵园会免费提供鲜花和擦拭工具,要是家里有人来不了,工作人员还能帮着摆上水果。这些“看不见”的服务,其实都揉进了价格里——就像你买一杯热咖啡,杯子的温度比咖啡本身更让人安心。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:归山陵园是经营性公墓,手续齐全,使用权能到20年(到期可以续),而有些便宜的“墓地”可能是农村的集体土地,手续不全,买了之后容易有麻烦。所以有时候“贵一点”,买的是“放心”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句话:选墓地不是买奢侈品,不用盯着“最贵的”,得盯着“最适合的”。要是老人喜欢安静,就选山后的树葬,价格便宜还清净;要是想方便祭扫,就选靠近入口的立碑墓,虽然贵点但不用爬太高的山;要是家里有孩子,想让孩子记住爷爷的样子,就选个能刻照片的墓碑,虽然加了几百块,但照片里的笑容能留一辈子。归山陵园的价格里,藏的是山的温度,是人的心意,是“让亲人安心”的执念——毕竟,我们买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给爱的人最后一个“家”。
不少人第一次问价格,开口都是“最便宜的多少钱”。归山的价格像山上的台阶,每一步都藏着“分量”。最基础的树葬,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