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朋友选骨灰安置地时,我发现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,不是“环境好不好”,而是压低声音问:“这地方多少钱一平?”倒不是抠门,是怕“不懂行”花了冤枉钱,更怕“选不起”辜负了老人的心意。上周去长安园骨灰林,接待我的小周笑着递来热茶:“我们这儿不说‘一平’——骨灰林是树葬,每个位置绑着一棵活树,价格得看树的品种、位置,还有你心里的‘在意’。

跟着小周逛园区,才懂什么叫“在意比价格重要”。靠近中央湖的银杏林位置最贵,能看到满湖的荷花,但有位阿姨选了北侧松树林里的位置——“我爸生前在老家种了三棵松,每次回家他都要摸一遍松皮。刚才摸这棵老松,树皮上的裂纹跟我家那棵一模一样,他肯定觉得亲切。”小周说,这样的家属太多了:有人找“像老家院子里的槐树”,有人问“能不能种一棵他生前养的月季”,甚至有个小伙子抱着一盆多肉来:“这是我妈生前养的,能不能种在她位置旁边?”园区都答应了——“树是活的,回忆也是活的,比‘贵’更重要的,是‘像他’。”

说到价格,长安园的价目表就贴在接待处墙上,明明白白。最便宜的是北侧杨树林,一棵速生杨对应位置只要六千块;贵的是湖景银杏林,百年银杏位置要三万多。但大多数人选中间档——老松林区、槐林区,价格一万到两万。我问小周:“有没有人觉得‘越贵越有面子’?”她摇头:“上周有个姑娘,本来要订湖景位,看到一棵歪脖子柳树突然改了主意——‘我爸生前钓鱼总守着歪柳树,说那树能挡太阳’。她笑着说,‘我爸见了这树,肯定会骂我‘傻丫头不选能看荷花的’,但转头就会蹲下来摸树身’。”

长安园骨灰林价格多少钱一平-1

其实很多人误解了“骨灰林价格”,以为是“按平方卖”,其实不是。长安园每笔费用都透明:树的成本、20年养护费、管理费,没有隐性消费。小周说:“有位大爷第一次来,攥着钱包问‘会不会坐地起价?’我把价目表递给他,指着条目说:‘您看,这棵侧柏成本三千,养护费每年三百,20年六千,管理费一千,总共一万,不会多要一分’。大爷后来选了侧柏位,说‘我信你们,因为账算得跟我卖菜似的——明明白白’。”

逛到傍晚,我坐在休息椅上,看几位老人擦墓碑。穿灰衬衫的爷爷摸着旁边的桃树:“这是我去年种的,今年结了三个桃子,留一个在这儿——‘老伴,你尝一口,甜得很’。”旁边阿姨笑:“你又留桃?上次留的苹果都干了。”爷爷说:“那是她爱吃的,干了也香。”风一吹,桃叶飘到脚边,他捡起来夹进笔记本——本子里夹着松针、槐叶、紫薇花瓣,都是从老伴位置旁的树上捡的。

离开时,小周送我到门口。我问:“如果有人问‘长安园骨灰林多少钱一平’,你怎么说?”她指着远处的紫薇树:“你看那棵开紫花的,是张叔叔给老伴选的——张阿姨生前是小学老师,爱穿紫裙子。那位置一万五,但张叔叔说,‘每次来看到紫薇开,就像她还站在教室门口,笑着喊我‘老周,接我回家’’。”

长安园骨灰林价格多少钱一平-2

是啊,我们问“多少钱一平”,其实是在问“能不能给ta找个家”。长安园的树不是“商品”,是“陪伴”——有的树陪逝者听松风,有的树陪逝者看荷花,有的树陪逝者闻月季香。价格是数字,但“让逝者觉得亲切”“让生者觉得安心”,才是最珍贵的“价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