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清明特有的清寒,张阿姨抱着用旧报纸裹得方方正正的白菊花,站在国贸地铁站C口外的辅路边上。她抬头扫了眼路边立着的蓝色牌子——"灵山宝塔陵园班车点",又低头核对了遍手机备忘录里的字:"每日7点发车,14点返程"。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是同样拎着祭品的李叔叔,手里攥着个绣着牡丹的布袋子,笑着搭话:"张姐,又来等车啦?上周我坐这班车,司机师傅还给我搬了纸箱呢。

"可不是嘛,儿子说要开车送我,我嫌他周末得加班,不如坐班车省心。"张阿姨摸着怀里的菊花,花瓣上还凝着晨露,"上次来,班车里干净得很,司机师傅一路提醒大家系安全带,到了门口还有小姑娘接,省得我瞎转悠。"

灵山宝塔陵园有班车吗-1

对于像张阿姨这样的祭扫者来说,灵山宝塔陵园的免费班车,早成了清明里最稳当的依靠。从国贸到陵园的班车每天一班,早7点准时从C口辅路发车,下午2点从陵园正门返回,单程约1小时20分钟。路线也顺:京通快速转京哈高速,再沿燕灵路往北,避开了早高峰的拥堵点。车上的座椅是软布面的,窗户能推开透风,司机师傅偶尔会放首轻缓的老歌,车厢里飘着淡淡的菊花香,倒也不觉得闷。

上周刚坐过班车的王阿姨说,最贴心的是司机的细心:"我带了个大纸箱子装祭品,师傅看见我搬得费劲,赶紧下来帮忙,还说'阿姨您歇着,我来'。到了陵园,他又提醒我'记得拿好东西,别落了',跟自己家孩子似的。"还有一次,一位老人把助听器落在车上,司机师傅发现后,立刻调头回陵园,刚好赶上老人要跟子女打电话——"要是没找着,我得急死",老人后来特意给陵园写了封感谢信。

除了班车,自驾也方便。从市区走京哈高速到燕郊出口,转迎宾路再上灵山大街,全程60公里左右,陵园门口有个能停200辆车的免费停车场,车位很宽敞,就算清明高峰也不会堵。要是想坐公交,从八王坟东站坐930路到燕郊火车站,再转燕郊301路,直接到陵园门口,就是得花点儿时间,但胜在便宜,适合年轻人。

更让人安心的是陵园的"弹性服务"。上个月有位孕妇要去祭扫,陵园特意调了辆带无障碍座椅的班车,提前半小时到她家楼下接;还有位坐轮椅的老人,司机师傅把车停在离陵园最近的入口,还找了个引导员推着轮椅送他到墓区。"不是生硬的规定,是真的替我们着想",那位老人的女儿说。

张阿姨看着远处驶来的班车,车身印着"灵山宝塔陵园"的金色字,阳光照上去,泛着暖光。司机师傅停稳车,跳下来拉开门:"阿姨叔叔们慢点儿,小心台阶!"张阿姨抱着菊花上了车,找了个靠窗的位置,窗外的行道树快速向后退,风把她鬓角的白发吹起来,她想起去年跟老伴一起坐这班车的样子——那时候老伴还能自己扶着扶手走,两个人坐在最后一排,偷偷分吃包里的橘子,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看见,笑着递来一张纸巾:"阿姨,擦手。"

车进陵园的时候,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。门口的引导员穿着藏青制服,举着小旗子迎上来:"阿姨,需要引导吗?"张阿姨摇摇头,抱着菊花往墓区走,风里飘来槐花香,想起老伴生前最爱的槐花饭,眼睛忽然湿了。但很快她就笑了——因为她知道,从国贸到这里的每一步,都有人在用心陪着她,让她能安安心心,多跟老伴说会儿话。

其实对于来灵山的人来说,交通从不是难题。无论是准时的班车、宽敞的停车场,还是贴心的公交指引,都是为了让"想念"这件事,少些奔波,多些温度。就像陵园门口那块石头上刻的:"让每一步牵挂,都走得从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