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里刚飘起第一缕桂香的时候,我提着外公爱吃的椒盐桃酥站在静安墓园的入口。旁边有个阿姨举着手机问保安:“同志,我没预约能进吗?”保安笑着指了指旁边的指示牌:“今天周三,不用预约,直接刷身份证就行。”这一幕让我忽然想起,很多第一次来静安墓园的人,都会卡在“要不要预约”这个问题上。

其实关于“预约”的答案,得先看你去的时间。如果是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,静安墓园几乎不用预约——清晨的露珠还挂在柏树上时,保洁阿姨刚扫完最后一片落叶,此时的墓园静得能听见鸟叫,你带着心意直接来就行。但到了周末,尤其是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预约就成了“必选项”。记得去年清明前,我帮邻居张奶奶预约,打开“静安墓园”的公众号,底部菜单点“祭扫预约”,填好身份证号、祭扫日期和人数,提交后10分钟就收到了确认短信。张奶奶拿着短信说:“现在连看老伴有了‘通行证’,倒也省心。”

再说预约后的小细节。不管是预约还是直接来,身份证都要带——入口的闸机需要刷证核验。高峰期每户最多能约3人,不是故意限制,是想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和亲人说说话。还有,别忘带点湿纸巾——石凳上可能沾着露水,擦一擦再放下带来的花;手机充好电,墓园里的导航信号有时候会弱,提前查好“1号区”“桂香苑”的位置,别绕错了路。上个月碰到个小伙子,抱着一大束白菊在门口急得直转:“我没预约,今天周末能进吗?”保安师傅指了指旁边的临时登记处:“今天人不多,你填个表就能进——但下次记得提前三天约,不然清明那阵肯定要等。”

去静安墓园需要预约吗-1

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是“门槛”,是给心意铺的“缓冲垫”。上周我选了个周三的清晨去看外公,没预约,门口的保安笑着跟我打招呼:“又来啦?桃酥还是热的吧?”沿着熟悉的柏油路走进去,外公的墓碑前刚被人摆了一束野菊花——应该是隔壁的李爷爷,他总说“老伙计爱闻这个”。风掀起我手里的桃酥纸,我忽然明白:所谓的“准备”,不过是想让见亲人的路更顺一点,让想说的话能安安静静说完。

最后想提醒一句:如果真的忘了预约,别慌——平时工作日直接来就行,周末早一点到,或者找保安问临时登记的办法。但要是赶上清明前的周末,最好提前3天预约,不然站在入口看着里面的人群,难免会急出一头汗。毕竟,我们带着心意来,总不想把时间浪费在“等”上。

阳光穿过香樟树的缝隙落在墓碑上时,我摸了摸外公的名字。风里飘来远处的桂香,忽然想起他生前说的:“日子要过得踏实,准备要做得周全。”原来所谓的“预约”,不过是这份“周全”里的一小步——只为了让我们,能更安心地和想念的人“见一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