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刚过,惠灵山陵园的银杏道还留着些未扫尽的碎金——每年这个时候,总有来扫墓的人指着树下的墓位说:"2019年我就在这儿给爸选的位置,那时候这排还能接住满树的黄叶子。"其实2
2019年的惠灵山,传统立碑区的价格像春末的藤蔓,顺着墓位的位置、材质慢慢爬。最基础的花岗岩立碑,没太多雕花,位置在园区边角的,那年卖2万5;如果是大理石材质,碑身上刻了云纹或松鹤,位置靠近中轴线主路的,能卖到4万8到5万5。我记得当时有个做装修的师傅,蹲在第三排墓位前摸了摸碑身的花岗岩:"这石头和我给客户家做的窗台一个料,结实,我爸生前总说'东西要经用',就选这个3万8的吧。"他指的是靠银杏树下的那几个墓位,秋天风一吹,金黄的叶子会落在碑顶,像给父亲盖了层温柔的毯子。
生态葬在2019年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的选择,价格也更轻简。树葬那年是1万2,选一棵香樟树或桂花树,把骨灰埋在树下,碑是小小的瓷牌,刻着名字和一句短诗;花坛葬更便宜,8千块,骨灰混在花坛的泥土里,上面种着月季或菊花,春天开花的时候,整个花坛像铺了层彩色的云。做环保志愿者的李小姐那年给母亲选了树葬,她蹲在树坑边埋骨灰盒时,摸了摸树干:"我妈生前在阳台种了三盆月季,总说'花谢了就变土,土又养新花',现在她变成树的一部分,倒真成了她喜欢的样子。"
其实2019年的价格里,还藏着些当时的小变化。比如下半年的时候,陵园把传统立碑的刻字服务从额外收费改成了免费,所以9月份之后卖的墓位,虽然价格没涨,但多了份贴心——有位阿姨拿着父亲的书法作品来找刻字师傅,说要把父亲写的"天道酬勤"刻在碑后面,师傅免费帮她拓了字,阿姨抹着眼泪说:"我爸要是知道,肯定要夸'这钱花得值'。"还有些墓位因为位置特殊,价格也带着点"小情绪":比如靠近放生池的那几个,2019年卖4万2,因为能看见池里的鲤鱼,有位老奶奶说,她老伴生前爱钓鲤鱼,现在每天能看着鱼游,也算圆了心愿。
现在再说起2019年的价格,好像翻开了一本旧相册——那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当年的风、当年的树、当年某个人蹲在墓位前摸碑身的温度。惠灵山的银杏每年还在黄,放生池的鲤鱼还在游,如果你想知道2019年某款墓型的具体价格,不妨去陵园的服务中心问问,那些当年的记录还锁在档案柜里,翻开的时候,说不定能闻到一丝2019年的桂花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