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陪妈妈去万佛华侨陵园给外公扫墓,刚走到山脚下的销售处,就听见穿藏青外套的阿姨拽着工作人员问:“姑娘,我前年买的那处靠松树的墓地,到底能放多少年啊?不会等我走了,孩子们忘了续费,就把我家老头子挪走了吧?”这问题太熟悉——这两年帮朋友问过、陪亲戚咨询过,几乎每个来买墓地的人,开口第二句准是“期限多久”。毕竟花几万甚至十几万买块墓地,不是买件家具,是买份“安心”:要让逝者有稳当归处,让活人有能常来看看的“根”。
要回答万佛的墓地期限,得先明确它的“身份”。万佛是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经营性公墓,属于商业殡葬服务机构。很多人误会“经营性公墓墓穴只能用20年”,其实是把“管理费缴纳周期”和“使用权期限”搞混了——1992年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规定,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超过20年,不是“墓穴只能用20年”。简单说,管理费是维持墓穴使用的服务费用,到期续交,使用权就接着延续,跟租房子签几年合同、到期再续是一个道理。
那万佛具体怎么操作?我找陵园服务中心做了10年客服的王姐聊过。她说,第一次买墓地时,合同会写清楚:墓穴使用权通过缴纳管理费维持,首次周期20年,到期前3个月,陵园会用电话、短信、挂号信三次通知家属。续费流程很简单:带好购买合同、身份证,到服务大厅“续期窗口”填个表、交完费就成。管理费按当年物价调整,比如去年是每平方米每年100块左右,大多数家庭都能承受。“有次客户换了手机号,我们查合同找到他儿子单位电话才联系上——就怕家属忘了。”王姐说。
家属最担心的是“没及时续费会不会收走墓穴”?王姐笑着摇头:“绝对不会。”流程是这样的:三次通知没回应,给6个月宽限期;宽限期过了还没消息,会把骨灰暂时存到陵园骨灰堂——专门有房间放这类情况的骨灰,不会随便处理。等家属想起了,补上费用就能把骨灰放回去。去年有个东北客户,因为疫情三年没过来,管理费过期半年,解封后扫墓才发现。“我们赶紧帮他办续费,骨灰堂工作人员把骨灰盒擦得干干净净送回墓穴——就跟没动过一样。”
还有人问“有没有永久墓地”?这是误区——中国土地都是国家或集体所有,买墓地买的是“使用权”不是“所有权”,所以没有“永久”。但王姐说:“只要家属愿意续费,我们就一直保留墓穴——就算过一百年,有后人来续,墓穴还是他们家的。”说到底,万佛的“期限”不是“倒计时”,是“延续的信号”:提醒家属该来看看亲人,把“安心”接着续上。
上次陪妈妈续费时,王姐递来温水说:“阿姨,您别担心,以后忘了我们打电话;不方便来,我们上门办手续。”妈妈握着她的手说:“我就怕哪天我走了,孩子不懂——现在放心了。”其实对咱们来说,墓地的“期限”从来不是数字,是“有人管、有人记”的安心。万佛的“20年”不是终点,是下一段陪伴的开始——就像对亲人的思念,从来不会到期,只会越续越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