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往天堂公墓走。路两边梧桐树的黄叶飘下来,像极了2016年的秋天——那年我陪邻居张阿姨选墓位,园区的银杏林还没现在密,风一吹,金黄叶子落在脚边石阶上,阳光软乎乎照在入口价格牌上,数字没那么刺眼:传统立碑32800起,生态墓15800起,树葬8800就能选樱花树旁的位置。

2016年的天堂公墓,价格还带着点“烟火气”。最火的传统立碑是浅灰花岗岩材质,能刻老人照片和百字墓志铭,价格3万到5万。位置是关键:中心银杏林的C区对着小池塘,夏天有睡莲,比边缘D区贵两三千;靠近主干道的A区停车方便,也稍贵些。生态墓用花坛代替墓碑,种着月季或菊花,1万到2万;树葬把骨灰埋在树下,只立小石碑,8000到15000元,年轻人觉得环保,符合老人“归自然”的心愿。

那时价格里藏着“心意细节”。墓材方面,花岗岩比大理石贵5000,因为耐风化,十年后字也不模糊;刻老人喜欢的梅花图案要加3000,陈先生就选了这个——他父亲是语文老师,一辈子爱画梅。服务上,免费送刻字和第一年祭祀品,加照片框500块,大家觉得比外面划算。

2016天堂公墓的价格-1

最难忘的是家属的“执念”。张阿姨选了樱花树底的树葬,12000元,她摸树干说:“老头子生前爱种月季,说要变树看孙子上大学,樱花春天开得热闹,他肯定喜欢。”李先生咬咬牙选了C区立碑,45000元,因为能看到钟楼——父亲是钟表匠,一辈子和时间打交道,他想让父亲每天听钟响,像在家一样。这些选择里没有算计,是把老人的习惯揉进墓位,连价格都暖。

2016天堂公墓的价格-2

现在再看价格牌,传统立碑已涨到8-12万,生态墓3-5万,树葬也过2万。想起2016年张阿姨蹲在银杏树下数叶子,风卷着价格表哗哗响,她笑:“这价老头子肯定觉得值,以前他买苹果都挑便宜的,现在住这么静的地方,值了。”其实哪里是价格值,是把想念折成数字,给老人一个“舒服的归处”。

风又吹落银杏叶,我接住一片,叶脉里还藏着2016年的温度——那时价格没那么重,心意没那么沉,有人蹲在树底,认真选一个“老人喜欢的地方”,连数字都带着银杏叶的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