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总是裹着松针的香气来的。当市区的银杏刚泛出浅黄,八达岭的风已经把松林吹得更深沉,沿着京藏高速往北,过了八达岭长城出口,路边栾树的红果像小灯笼串成串,再转个弯,"华人怀思堂"的路牌就藏在松影里——这方埋着无数人牵挂的土地,就落在长城脚下的烟火里。

它的具体位置在延庆区八达岭镇石佛寺村附近。北倚八达岭长城的山脊,烽火台的轮廓在云雾里若隐若现;南临妫水河谷的农田,春天有油菜花铺成的金毯,秋天有玉米秆立成的矮墙。说起来,这位置像被自然"挑中"的——长城是北京的文化根脉,妫水是延庆的母亲河,两者围成的小天地,既有历史的厚重,又有烟火的温度。入口处的石牌刻着"长城脚下,生命归处",字是烫金的,却被风磨得有些哑光,像被岁月温柔地摸过。

说到交通,其实比很多远郊陵园更方便。自驾的话,从市区走京藏高速到八达岭出口,跟着路牌再开15分钟,就能看见松树林里的入口;坐公共交通也不麻烦,地铁S2线到八达岭站,出站打个车10分钟就到,甚至919路公交到八达岭长城站,转个小公交就能直达。我曾遇到一位坐公交来的阿姨,她攥着个布包说:"我老伴生前爱爬长城,现在我每周来浇次水,坐公交才两块钱,比去城里医院还顺。"

最动人的是,这方土地和树葬的契合。树葬区没有冰冷的墓碑,每棵松树、柏树都是"生命的坐标"——胡桃木做的树牌刻着名字,有的写着"愿你如松长青",有的留着"想你的风会吹到长城"。风一吹,松涛声裹着远处游客的笑声飘过来,倒不觉得凄凉,反而像亲人在说:"你看,我在这里能看见长城,能听见孩子的笑。"有次遇到位老先生在给松树浇水,他摸着树身说:"我儿子埋在这棵松树下,去年他生日,我带了瓶二锅头,倒在树根下,风一吹,松针都晃,像他在跟我碰杯。"

北京长城华人怀思堂树葬陵园地址-1

站在树葬区的高台上往南望,妫水河像条银带绕着农田;往北看,长城的烽火台在云层里露个尖。风里有松针的苦香,有远处飘来的烤玉米味,还有游客喊"妈妈看长城"的声音——原来生命从不是终点,而是换了种方式,在长城脚下的松影里、在妫水的波光里,继续陪着我们。

北京长城华人怀思堂树葬陵园地址-2

其实地址从不是冰冷的坐标。它是松树林里的路牌,是妫水河边的油菜花,是长城烽火台的影子,是每棵树下藏着的"我想你"。如果你要找它,记着延庆区八达岭镇石佛寺村东100米,或者直接搜"长城华人怀思堂"——风会领着你,到那个能听见松涛、看见长城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