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人向来把身后事看得重,不是讲究排场,是想给亲人找个能安心“住”的地方。昌平的景仰园骨灰林算是老牌子了,背靠十三陵的山,守着京密引水渠的水,连空气里都飘着松针的清苦味儿,不少家庭都把这儿当作“首选”。而园区里的如意区,更是因为名字吉利、位置合心意,成了很多人的“目标区”——可说起它的价格,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:到底多少钱能拿下?是不是虚高?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了解的如意区价格,没什么弯弯绕,都是实在话。

先得说说如意区的“底子”,这也是价格的“底气”。景仰园本身就在明十三陵的保护区里,风水不用多说,而如意区刚好占了园区里的“黄金位置”:左边挨着景观湖,夏天有荷花浮在水面,秋天落下来的银杏叶能铺半条路;右边是主步道,祭扫的时候不用绕远路,推轮椅也方便;背后是一片侧柏林,风一吹沙沙响,像有人在轻声说话。我上次陪朋友去看墓,站在如意区的台阶上,朋友盯着远处的山说:“我妈生前爱听戏,要是能在这儿,说不定能听见山那边的票友吊嗓子。”你看,这环境不是用钱能堆出来的,是“天然带着温度”。

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——如意区的墓位没有“统一价”,得看你选什么位置、什么碑型。我从园区工作人员那儿问来的真实行情是:最基础的传统立碑,就是那种方正的花岗岩碑,刻着“先考先妣”的,起步价大概在12万左右。要是你想选个“采光好、视野顺”的位置,比如靠近景观湖的第一排,或者主步道旁边不用绕路的,价格会往上走3-5万,比如15万到17万之间。而那些更“个性化”的艺术碑,比如碑身带梅花浮雕的,或者能刻上亲人生前喜欢的诗句、老照片的,价格就得奔着20万去了,有的甚至到25万。其实这价格差异不是“宰人”,比如景观位的墓位,冬天能晒到太阳,祭扫的时候老人不用冻着手;艺术碑的材质更好,比如汉白玉的碑面,能把刻字保持得清清楚楚,不会过几年就模糊了——这些都是藏在价格里的“实在事儿”。

景仰园骨灰林如意区价格-1

还有些细节得提醒大家,比如如意区的墓位是“双穴”还是“单穴”,价格也不一样。双穴比单穴大概贵2-3万,毕竟占的面积大点儿,碑面也能刻两个人的名字。园区的服务费也得算进去,比如20年的管理费,大概是墓位价格的5%左右,也就是几千块钱,这钱是用来维护园区的绿化、清洁和安保的——你想啊,要是没人管,草坪荒了、碑身脏了,亲人的“家”也变样了,这钱花得值。

其实我问过几个买了如意区的家庭,他们说“不是图贵,是图安心”。有个阿姨说,她给老伴选的墓位在景观湖旁边,每次来祭扫,她都带一杯老伴爱喝的茉莉花茶,放在碑前,“看着湖水慢悠悠转,就像老伴还坐在身边跟她说话”。还有个小伙子说,他选的艺术碑刻了爸爸生前的口头禅“慢慢来,别急”,“每次来这儿,就像爸爸还在教我怎么过日子”。你看,如意区的价格不是“数字”,是“把牵挂变成具体的样子”——你花的钱,买的是能晒到太阳的位置,买的是不会褪色的碑刻,买的是每次来都能看见的风景,买的是“亲人还在身边”的感觉。

北京的秋天很短,但如意区的银杏叶能黄一个月。要是你刚好在找墓位,不妨去如意区走一走,不用急着问价格,先看看风怎么吹过松枝,看看阳光怎么落在碑面上,看看湖边的芦苇怎么摇——说不定你会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人选这儿:不是因为贵,是因为这儿能装下你对亲人的所有想念,能让你说“我给

景仰园骨灰林如意区价格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