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风刚吹得玉兰花苞鼓起来,张阿姨就把清明的日程标在了手机日历上——去年清明她起了个大早,攥着给父亲买的桂花糕站在八宝山门口,却被工作人员拦住:"今天是高峰日,没预约不能进"。她急得直搓手,最后还是邻居帮忙用手机约了下午的号才进去。今年她学聪明了,提前问清楚:八宝山到底哪些日子得预约?
其实答案就藏在"人多的日子"里。像清明这样的传统祭扫大节,从清明前两周的周六开始,到清明当天整整半个月,每天都要预约;冬至前后那一周,大家习惯送寒衣,也得先占名额;春节前的小年到除夕,想给亲人"送年货",同样要提前约。更没想到的是,平时的周末和法定节假日——比如周六周日、五一国庆,要是想周末去陪亲人说说话,也得先预约。毕竟现在大家都忙,只有周末有空,人自然挤得慌。
为什么非要预约?张阿姨去年问过门口保安,师傅指着百米长队说:"去年清明当天进来三万人,要是不预约,里面的小路都得堵死。祭扫本来是庄重事,挤得连墓碑都没法擦,哪能好好和亲人说话?"可不是嘛,去年她进去时,父亲墓碑前的位置得等别人走了才能站,想放束花都得挤半天,哪有心情聊家常。
现在预约倒也简单。张阿姨跟着女儿学了一遍:打开"北京社会建设与民政"公众号,点"民政服务"里的"祭扫预约",找到"八宝山人民公墓",选好日期和时间段——比如她选了清明当天上午10点到12点,填好身份证号提交,没一会儿就收到短信,上面的二维码刷一下就能进。不会用手机的老人,能让孩子帮忙,或者去公墓门口服务中心找工作人员协助,实在不行现场也能约,就是得早去怕名额满。
还有些细节得记牢:预约时间段要守时,比如约了10点,别超过11点半,不然可能得重新排号;每个预约最多进3人,家人多就分开约;短信别删,到时候要出示二维码或身份证。其实要是图清净,张阿姨更建议选平日——周一到周五上午,人少风轻,能坐在父亲墓碑前,慢慢说孙子考满分的事,说楼下玉兰开了的事,比挤在高峰日强多了。
昨天张阿姨把预约短信存进文件夹,又翻出父亲爱吃的桂花糕配方——今年要做甜一点。其实不管是不是预约日,只要心里想着亲人,哪怕带一束雏菊,说几句家常,都是最暖的陪伴。就像保安师傅说的:"预约不是门槛,是让每个人都能好好和亲人'见一面'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