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北京的经营性陵园,很多人会先想到太子峪——这座藏在西山余脉里的园子,青柏遮路,松风绕耳,既有千年文脉的沉淀(比如附近的太子峪村,相传是辽太子的驻跸地),也有现代人看重的规整与安宁。但对于大多数捧着骨灰盒来选墓的家庭来说,“价格”始终是推开陵园大门后,第一个要问的问题。
太子峪的墓型像一本“人生选本”,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价格。最常见的是传统立碑,比如用花岗岩雕成的标准款,碑身刻着简单的“先考先妣”和名字,价格大概在8万到12万上下;如果想要更精致的,比如汉白玉碑身配云纹浮雕,再加上一对石狮子,价格就会跳到15万以上——石材的质感和工艺的细腻,是藏在价格里的“细节成本”。生态葬则更亲民,比如树葬、花葬的价格基本在2万到5万之间,这种葬式不用立大墓碑,而是把骨灰埋在树下或花池里,只立一个小铭牌,既环保又节省成本。我上次陪邻居阿姨去选墓,她选了个树葬,在一棵银杏树下,铭牌上刻着“妈妈,我想你”,才花了3万,阿姨说:“我妈生前最喜欢银杏叶,秋天的时候,叶子落下来盖在上面,就像她在摸我的头。”
位置的“贵”,其实是“需求”的体现。太子峪依西山而建,坐北朝南的穴位历来最受欢迎,因为符合传统里“背山面水”的讲究——这类位置的墓碑价格会比侧方位的贵2-3万。比如同样是花岗岩立碑,朝南的要12万,朝西的只要10万。靠近景观区的墓位也会贵一些,比如靠近“松涛园”的墓位,周围全是几十年的老松树,夏天凉丝丝的,祭扫的时候不用晒太阳,价格就比陵园边上的贵3万;而靠近陵园门口的墓位,虽然方便,但因为人来人往有点吵,价格反而比中间的便宜1万左右——毕竟,安静也是很多人看重的“隐形价值”。
服务和“看不见的成本”也得算进去。太子峪的墓价里包含了基础服务:免费刻字(最多20个字,超过的每个字收50元)、免费安葬(挖穴、放骨灰盒、封土都不用额外花钱)、每年清明的免费擦拭墓碑和献花。如果需要额外服务,比如把骨灰盒从殡仪馆运到陵园,单程200元;或者定制追思会,包含鲜花布置和背景音乐,费用在1500到3000元之间。对比市区其他陵园,太子峪的性价比算高的——比如八宝山的传统立碑要20万以上,而太子峪的汉白玉立碑只要15万,还包含所有基础服务;甚至比远一点的天寿陵园还便宜2万,因为太子峪离西二环只有40分钟车程,祭扫更方便。
其实选墓位就像选房子,没有“最好”,只有“最合适”。如果家里老人讲究传统,就选个朝南的立碑;如果年轻人想环保,就选树葬;如果预算有限,就选陵园深处的位置——毕竟,最重要的不是墓位的价格,而是里面藏着的思念,从来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。就像邻居阿姨说的:“我妈生前总说‘日子要过得实在’,选这个树葬,刚好合她的脾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