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裹着些湿润的水汽,我在地铁16号线的车厢里碰到一位阿姨——她攥着老人机,屏幕亮着百度地图,指尖在“长青园骨灰林”几个字上反复摩挲。“姑娘,你知道这地方怎么走不?”她问我,眼角带着点急,“去年给老伴选了树葬,今年想带小孙子去看看,怕找不着路。

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常见。每年春秋两季,总有很多人抱着这样的牵挂,在海淀区的西北旺一带寻一个叫“长青园”的地方。它的位置其实不算偏,就在圆明园西路与北清路交叉口往北约1公里的地方——如果你从市区出发,沿着圆明园西路一直往北,过了北清路的红绿灯,再开几分钟就能看到路边的深绿色指示牌,字体不大,但“北京长青园骨灰林”几个字足够显眼。旁边不远就是中关村森林公园,站在园区门口往南望,还能看到中关村软件园的高楼轮廓,算是“闹中取静”的好位置。

交通也不算麻烦。地铁16号线到西北旺站下车,从A口出来打个车,10分钟就能到;要是想坐公交,384路或者575路到西北旺东村站,再往北约500米,穿过一片松柏林就能看到园区大门。我有次陪朋友去,特意选了公交——沿途会经过大片的农田和防护林,风里飘着麦苗的青气,倒像去赴一场关于自然的约会。

长青园骨灰林地址在哪-1

真正走进长青园,你会发现它和想象中的陵园不太一样。没有高大的石牌坊,没有冰冷的汉白玉栏杆,迎面而来的是两排碗口粗的油松,树影里藏着蜿蜒的柏油路。路两旁种着玉兰、海棠和银杏,春天的时候,玉兰花落得满路都是,像铺了层白纱;秋天银杏叶黄了,风一吹就飘成小扇子,连空气里都带着甜丝丝的味道。园区里的树葬区是最受欢迎的——每棵松柏上挂着小小的金属牌,刻着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年,没有墓碑,只有树影在风里摇晃。工作人员说,这里主打“生态葬”,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都是主流,“让生命回到土里,跟着树一起长大,比石头更有温度”。

其实找长青园的地址,从来不是单纯找一个地理坐标。就像那位阿姨,她记不住“圆明园西路123号”这样的门牌号,却能清楚记得“老伴的树在第三排左边第五棵”;就像我朋友,每次去都要带一把老伴最爱的野菊花,说“这里的风会把花香吹到他跟前”。园区的开放时间是8:00-17:00,需要提前通过“北京市民政局”官网预约——毕竟,每一份思念都该被认真对待。

那天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松柏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朋友摸着老伴的树,轻声说:“你看,今年的新枝又长出来了。”风里飘来玉兰的香,我忽然懂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找长青园——它不是一个“终点”,是一个“归处”:是春天的玉兰,秋天的银杏,是每一次来都能坐下来说话的地方。

如果你也在找长青园,不妨记好这个位置:海淀区西北旺镇,圆明园西路与北清路交叉口往北1公里。更重要的是,记得带着你的思念来——这里的每一寸土、每一棵树,都在等着接住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