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天寿陵园裹着层淡金的雾,沿着松影路往里走,两侧银杏叶落得纷纷扬扬,转过刻着归园的石牌坊,成片的花坛就撞进眼里——不是城市里规整的花箱,是顺着地势铺开的花境,石楠做矮矮的绿边,月季藤顺着木架爬上去,中间嵌着块块刻了名字的石碑,碑面泛着温光,像被阳光揉软了。

天寿的花坛从不是“批量做出来的”,园艺师傅总说“得让每座花坛都沾着主子的脾气”。比如梅岭旁的嵌景花坛,藏在老蜡梅树间,面积才1.2平方米,碑石嵌在花境里,那棵蜡梅有几十年树龄,冬天开花时,香气裹着碑石,连刻的字都浸着蜜;草坪区的独立花坛就开阔些,在天鹅湖边上,面积1.5平方米,边缘种一圈鸢尾,春天开紫花,风一吹,花影晃到碑面,像有人轻轻挥手。还有松谷旁的花坛,挨着几棵老油松,树下铺着青苔,碑石藏在松影里,适合喜欢安静的老人——去年有位叔叔,给爱钓鱼的爸爸选了这儿,说“松风比家里的空调风舒服,爸爸肯定爱”。

说到价格,常有人问“有没有固定价目表”,还真没有——每座花坛的位置、旁边的景观、种的花不一样,价格自然跟着变。梅岭的嵌景花坛因为挨着老蜡梅,1.2平方米的价格大概在3.5万到4万;草坪边的独立花坛面积1.5平方米,价格在3万左右;松谷旁的嵌景花坛,因为有老油松遮阴,价格和梅岭差不多。要是想加定制的植物,比如家属生前爱养的君子兰,或者要种一棵小樱花树,园艺师傅会帮忙调整花境,费用得再加个3000到5000块。还有年维护套餐,一年2000块,师傅们每季度会换当季的花,春天换郁金香,秋天换菊花,冬天换羽衣甘蓝,不用家属自己跑园区打理。

很多人觉得花坛比普通碑位贵,可看过维护的细节,就懂了这钱花在哪儿。天寿的园艺师傅都是跟着老园丁学出来的“手艺人”:给绣球遮阴得用透光30%的遮阳网,太密了闷根,太疏了晒焦叶子;给蜡梅剪枝得留着去年的老枝,不然今年开不了花;给鸢尾浇水得浇根部,不能淋到叶子,不然容易烂。去年冬天我碰到张阿姨,蹲在梅岭的花坛旁拍蜡梅花,她老伴的碑就嵌在花坛里。“我家老头以前在院子里种了棵蜡梅,每年冬天都要剪几枝插瓶子里。去年选这儿的时候,师傅说这棵树是园区里最香的,你看——”她摸着碑面,指尖沾了片蜡梅花瓣,“今年真的开了满树花,比家里的那棵香十倍。”风里飘来蜡梅的香气,她眼里笑着,没有眼泪。

天寿陵园花坛价格表-1

选花坛的时候,其实不用急着问价格,先绕着园区走一圈,摸清楚家属的喜好更重要。要是爷爷爱下棋,就选银杏林旁的花坛,秋天落叶子像撒了一地金箔,摆个小棋盘在旁边,像爷俩还能对弈;要是妈妈爱花,选月季藤架下的花坛,夏天藤架开成花墙,碑石都被花裹着,像妈妈还在阳台浇花;要是爸爸爱钓鱼,选天鹅湖边的花坛,能看见湖里的鸭子游过,风里带着湖水的腥气,像爸爸刚从河边回来。还有个小窍门:一定要上午去看花坛——东边的阳光照过来,能看清花坛的位置是不是敞亮,植物的叶子有没有精神。要是叶子发蔫,说明浇水没跟上;要是土壤板结,说明翻土不够,这样的花坛再便宜也别选。

天寿的花坛,其实不是“碑位”,是给亲人留的“另一个家”——他们不用挤在冷冰冰的碑墙里,能挨着自己喜欢的树,闻着喜欢的花,听着风穿过叶子的声音。就

天寿陵园花坛价格表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