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陪朋友找墓地,她攥着已故母亲的照片反复说,要找个“能看见阳光,风不那么大”的地方。我们顺着老辈人的口口相传摸到凤凰山脚下,才发现这里藏着一座藏在城市褶皱里的陵园——不是那种冷硬的“墓园”,是能听见鸟叫、闻得到桂香的“另一个家”。
凤凰山陵园的位置说起来亲切,就在市北区凤凰山路128号。要是顺着环城北路往东走,过了第三污水处理厂的红绿灯,再转进凤凰山路,柏油路顺着山势往上铺,五分钟就能看见入口处的石牌坊。牌坊上“凤凰山陵园”五个字是退休的老校长写的,墨色晕染在青石板上,像晒了几十年的阳光。或者直接开导航搜“凤凰山陵园北区接待中心”,定位能精准到门口的大槐树——那棵树的树洞里还塞着小朋友画的蜡笔画,是上星期来扫墓的小姑娘放的,画着“奶奶和我在吃雪糕”。
其实位置的好,从来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。凤凰山陵园背靠的是凤凰山主脉的余坡,没有陡峭的山崖,只有缓坡上的马尾松和野菊花;前面对着的月牙湖是天然的小水库,春天有野鸭子游过来,秋天芦苇花飘得满湖都是。接待中心的李叔在这里做了二十年,他说最常听家属说的话是:“站在这儿,能看见我家阳台的晾衣架。”可不是吗?从二期墓区的第三排往南看,能看见远处高楼间的那抹红——那是老城区的红砖楼,很多老人在那儿住了一辈子,临终前还念叨着“要能看见楼下的老槐树就好”。
要是真打算去看墓地,有几个小细节得提醒。先打个电话问一声:0532-88765432,接待中心早上8点开门,下午5点关门,周末也有人在。不用带太多东西,身份证、逝者的死亡证明就行,要是有老人的旧物,比如老花镜、手帕,带着最好——李叔会帮着放在墓位的石盒里,说“老人认得出自己的东西”。陵园门口的停车场是免费的,不用绕圈找位置;入口处有轮椅和婴儿车租借,要是带老人来,推上轮椅顺着甬道走,梧桐叶能盖住头顶的太阳,不会晒着。
上周朋友定了墓位,就在二期的梧桐树下。她蹲在墓坑边,把母亲的照片贴在石碑上,说:“妈,你看,从这儿能看见咱家楼下的早餐铺,你以前总嫌我买的豆浆太甜。”风刚好吹过来,梧桐叶“沙沙”响,像有人轻轻应了一声。其实找墓地的位置,哪里是找地址呢?是找一个能把思念放进去的地方,找一个“还能看见你的地方”。凤凰山陵园的位置,刚好就在城市的呼吸里——不远,不近,能看见生活的模样,能听见岁月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