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北京的陵园,很多人会先想到天寿——这座藏在昌平凤凰山脚下的园子,连门口的石狮子都沾着松枝的清苦味,门楣上启功先生写的“天寿陵园”四个字,刚劲里带着柔,像园子里的松树,直,但枝桠会弯着碰彼此的尖。
天寿的墓地价格像摊开的层叠山景,从几万元的生态葬到百万元的家族墓,跨度不小,但每一档都藏着对“归处”的不同想象。最接地气的是东边的生态葬区,顺着石板路走过去,风里飘着银杏叶的淡香,树葬的墓碑是不锈钢的小牌子,嵌在树干旁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一句小诗,卧听松风眠”,价格3万起;花葬更浪漫,把骨灰和波斯菊种子混在一起埋进土里,春天开出来的花像撒了把碎阳光,价格大概8万。最受欢迎的是银杏林里的树葬,每棵树都有编号,秋天叶子黄的时候,整个林子像烧着的云,连刻字都带着松烟墨的淡香,价格5万左右,很多年轻人选这个,说“以后来看老人,就像在银杏林里等一场秋天”。
往园子深处走是传统墓区,分成福泽园、祥和园几个区域,价格15-50万不等。福泽园靠北的位置能看见远处的山尖,墓型是汉白玉的小碑,边缘刻着缠枝莲,周围种着玉兰,春天开花时像裹了层白纱,连碑座上的青苔都长得软乎乎的,价格大概30万;祥和园靠近小池塘,墓型是青石雕的,刻着梅兰竹菊,夏天有青蛙在池塘里叫,傍晚的时候能看见蜻蜓点水,价格25万左右。还有更精致的,比如用泰山石做墓碑的,上面刻着浮雕的山水,连墓围都是用鹅卵石铺的,价格要50万,但选的人不多,说“太厚重,像把大山压在这儿”。
其实价格的差异,藏着很多生活的小细节。比如位置,向阳坡的墓比背阴处贵5-8万,因为北京的冬天长,向阳的地方连雪都化得快些,祭扫时手都不冻;比如墓型,汉白玉比青石贵3-5万,因为汉白玉的纹路细,刻字不容易崩茬;比如服务,含刻字和每年四次祭扫服务的,比不含的贵2万,“祭扫服务是帮着擦墓碑、浇花,春天还会给玉兰树剪枝,比自己来更细心”,陵园的张大姐说,她在这儿做了十年,连每棵树的名字都记得。
选墓不是越贵越好,就像园子里的老园丁说的,“每个墓都有自己的‘脾气’,得跟逝者的性子合”。比如老人一辈子喜欢安静,选银杏林的树葬就很好,连鸟叫都轻;比如老人爱热闹,选祥和园靠近池塘的位置,夏天有蛙鸣,冬天有孩子在池塘边堆雪人;比如家里人多,选福泽园的双穴墓,碑上能刻下三代人的名字,像把一家子的温暖都攒在这儿。
天寿陵园的黄昏最温柔,夕阳把松枝的影子拉得很长,落在墓碑上,像有人在轻轻拍着碑顶。其实所谓的“归处”,不过是找一个地方,让想念有个落脚的地方——就像银杏林里的树葬,风一吹,叶子落下来,盖在铜牌上,像逝者轻轻说了句“我在这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