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佛山陵园藏在昌平十三陵的山坳里,像被群山捧着的一块绿玉。从市区自驾过去,沿京藏高速转京新高速,下了高速穿过几片桃林,就能看见陵园入口的石牌坊——没有夸张的雕饰,只刻着"佛山陵园"四个隶书字,倒像走进了某个隐世的古寺。进园第一脚踩在松针铺成的步道上,软乎乎的,风裹着松脂的香气撞过来,连带着夏天的燥热都褪了三分。两边的银杏树刚抽新叶,嫩黄的小扇子在风里晃,远处的山影叠着云,像幅没干的水墨画。
说到价格,其实没法用"贵"或"便宜"简单概括。上周陪朋友去选墓,接待的李姐先给我们泡了杯菊花茶,才慢慢说:"得先弄明白,影响价格的从来不是数字本身。"比如墓型,传统立碑是最常见的,花岗岩材质的基础款大概8万起,要是想要汉白玉碑身、刻上梅兰竹菊的纹样,价格就跳到12万以上;生态墓更实在,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个小铜牌,3万就能拿下,花葬更有意思,把骨灰和花种混在一起,春天能开成片的二月兰,价格才2万多;艺术墓要看设计,有款"归林"的墓型,碑身是蜷曲的树干造型,旁边种着红豆杉,李姐说上个月刚卖出去一套,18万——"这价格,搁市区也就买个卫生间,在这儿能换几十年的清净。"
再拿北京其他陵园比,佛山的价格其实挺"接地气"。比如昌平的天寿陵园,光入门级立碑就10万起,还得抢位置;十三陵景仰园更不用说,高端墓型能到30万以上。佛山的优势是"把钱花在看得见的地方":园区里的每棵树都有专人修剪,步道边的灌木丛从不会长过膝盖;卫生间里永远有热水,连洗手液都是檀香味的;甚至停车场的草坪都铺得平平整整,不会像有的陵园那样满是碎石子。朋友摸了摸身边的松树皮,说:"之前看的那家陵园,树都是稀稀拉拉的小树苗,这儿的松树都有碗口粗,显然种了十几年了。"
最打动人的是细节。李姐带我们去看生态墓区,路过一片二月兰,她蹲下来拨了拨草叶:"这是去年王阿姨的女儿种的,阿姨生前爱养花,女儿就把骨灰和花种混在一起埋了。"风一吹,紫色的小花晃,像有人在轻轻挥手。朋友突然说:"我妈生前就爱闻松脂味,去年住院的时候,我还捡了松针装在布包里给她挂在床头。"李姐指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松树:"那棵松树下有个位置,刚好能看见山,价格10万出头,要不带你去看看?"我们跟着走过去,阳光穿过松枝漏下来,在地上织了片碎金,朋友摸了摸树干,没说话,但眼睛红了。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山染成橘红色,李姐站在门口挥手,身后的银杏树影子拉得老长。朋友坐在车上说:"之前总觉得'选墓'是件晦气的事,今天倒觉得,其实是给妈妈找了个能晒太阳、闻松味的地方。"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桃林,突然明白:所谓"贵不贵",从来不是数字的问题——它是松针的香气,是二月兰的花影,是风穿过树林的声音,是你想起亲人时,能笑着说"她在这儿,过得很好"的安心。佛山陵园的价格,其实是买了一份"值得"——值得让所爱之人,在山清水秀的地方,好好睡一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