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松针的清苦,张阿姨攥着保温桶站在宝云岭墓园的入口处——她昨天特意煮了老伴爱吃的桂花糖藕,糖色熬得透亮,藕片咬开还有桂花香,就怕来晚了找不到停车位,更怕没预约进不去。旁边的小伙子捧着手机翻公众号,嘴里念叨:“昨天忘了约,今天能不能进啊?”这大概是最近来宝云岭的人最常问的问题:现在去,到底用不用预约?
宝云岭墓园的工作人员王姐说,园区现在的政策其实是“预约优先,现场也能灵活处理”。每年最热闹的清明祭扫季(3月中旬到4月上旬)和冬至前后(12月15日到25日),肯定得提前预约——毕竟这两个时段每天能来上千人,不限流的话通道都得堵。预约要通过“宝云岭墓园”公众号,提前1到3天选日期和时段,上午9点前、9到12点、下午1到4点三个时间段,每个时段最多接待500人,约满就停。但要是平常的周一到周五,园区里挺清净的,带着身份证现场登记一下就能进,连健康码都不用查(不过口罩还是得戴)。周末的话要看情况,比如遇到农历初一十五,或者家庭组团祭扫的小高峰,最好提前半天在公众号上看看还有没有余号,免得白跑。
其实预约这事真不难,张阿姨的女儿前一天就帮她约好了:打开公众号点“祭扫预约”,填自己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电话,再写清楚老伴的墓位编号——要是记不住编号,写墓区(比如松鹤区)和排号(第三排)也行。提交之后立刻收到短信,上面有个二维码,入园的时候扫一下就行。王姐说,经常有老人不会操作,入口处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,拿着pad帮着弄,或者让子女代预约也行,只要现场能出示预约码和身份证。对了,园区里不让点香烛,只能用电子香,鲜花的话建议选白色或黄色的菊花、百合,别买太鲜艳的玫瑰,毕竟是肃穆的地方,心意到了就行。
张阿姨跟着人流走进园区,松针铺在石板路上,踩上去沙沙响。她找到老伴的墓,把糖藕放在石台上,又摸出块手帕擦了擦照片上的灰尘:“老周,我今天没迷路,女儿帮我约了上午的号,一来就进来了。”旁边的年轻女孩蹲在墓前,把向日葵放在妈妈的照片旁,声音轻轻的:“妈,我考上研究生了,你看通知书,是你以前想让我读的专业。”风掠过松枝,把女孩的头发吹起来,也把张阿姨手里的糖藕香吹得更远。其实不管要不要预约,来这里的人都是带着心意的——有的是想跟故人说说话,有的是想把生活的小事分享给TA,而那些预约、限流的规定,不过是为了让这份心意能更从容、更安静地传递。
临走的时候,张阿姨问王姐:“下次我来还得约吗?”王姐笑着说:“要是下周三来,直接来就行,没人抢位置。”张阿姨点点头,把保温桶放进包里,又回头看了眼老伴的墓。风里还是松针的清苦,可她的心里暖暖的——毕竟,能安安心心来看看故人,就是最踏实的事。最近园区在升级预约系统,说不定过段时间能直接刷身份证入园,王姐提醒说,要是不确定,来之前先看眼公众号的最新通知,省得走冤枉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