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一块安息之地,从来不是简单的“买一块地”——它是给故去的人找一个“家”,也是给活着的人留一个“可以想念的地方”。中华永久陵园区在京郊昌平定泗路附近,北靠军都山,南邻温榆河支流,开车从市区过来也就40分钟,园区门口的银杏道秋天会落满金黄的叶子,很多人第一次来,都会先站在门口深吸口气:没有想象中墓地的压抑,倒像走进了一座打理得很好的公园。
说到价格,其实园区里的定价挺实在的——没有漫天要价的“天价墓”,也没有遮遮掩掩的隐形消费。最基础的是生态葬区,比如树葬和花葬,树葬是每棵国槐或银杏树下埋一个可降解的骨灰盒,墓碑是挂在树干上的铜牌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一句短诗,价格大概1.2万到1.8万;花葬更特别,骨灰混在花肥里,种在一片月见草或薰衣草花田里,每年夏天花开的时候,整个区域都是淡紫色的,价格只要8000多。很多年轻人选这个,说“妈妈一辈子喜欢花,这样她就能永远守着花了”。
传统立碑区的价格跨度大一点,从3万到10万都有,差别主要在材质和工艺。比如最受欢迎的“福瑞碑”,用的是山西黑花岗岩,碑身雕了缠枝莲和“福”字,底座是汉白玉的须弥座,放在园区的“仁和区”,旁边有个小亭子,价格大概5万多;而定制款的“家族碑”,比如用福建青斗石做碑身,雕刻家族的家训和五代人的名字,还要配石狮子和石桌,价格就到8万以上了。不过园区的销售不会催着你买贵的,反而会问“家里老人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?比如喜欢下棋,那就选靠近棋艺园的位置;喜欢安静,就选竹林旁边的”——把“价格”变成“合适”,这比什么都强。
还有些看不见的“价格”,其实更重要。比如园区的物业管理:24小时的安保,每星期两次的绿化修剪,清明的时候免费提供鲜花和烧纸的铁桶,甚至会帮行动不便的家属抬轮椅;比如每年的“追思会”,园区会组织义工做手工纸花,摆成心形的花坛,还会放逝者生前喜欢的老歌;再比如墓碑的维护,要是遇到暴雨把碑身冲脏了,或者雕刻的字褪色了,打个电话就能免费修复。这些事儿没写在价目表里,但却是很多人最终选这里的原因——毕竟买墓地,买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往后几十年里,每次来的时候,都能看见干净的小路、整齐的绿植,还有工作人员笑着说“阿姨,又来看叔叔啦?”的安心。
其实说到底,中华永久陵园区的价格,从来不是“标在牌子上的数字”。它是树葬区的那棵银杏,是传统碑上的那朵莲花,是清明时递过来的一杯温水,是工作人员记得你家老人喜欢听京剧的用心。选这里的人都说,不是因为它便宜,也不是因为它贵,是因为站在园区里的时候,会忽然觉得:“对,就是这儿了,爸妈应该会喜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