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昌平的佛山陵园里,柏树立得整整齐齐,清明前后的风里飘着槐花香,常能听见有人站在墓碑前问:“咱这墓能放多久啊?”这几乎是每个来扫墓的人都会问的问题——买墓地不是买件衣服,谁都想给亲人找个能长久安心的地方,毕竟往后每年的清明、冬至,都要捧着花来这里“看看”。
佛山陵园是北京老牌的公益性公墓,1988年开园,挨着十三陵水库,周围有山有树,这些年成了不少北京人的“身后家”。但关于它的墓地年限,网上说法挺乱:有人说“就20年,到期得迁走”,有人说“永久使用”,其实得先把“政策账”算明白。
很多人混淆了“墓地使用权”和“管理费”。按照1992年民政部出台的《公墓管理暂行办法》,公益性公墓用的是集体土地,墓地的“使用权”其实是“长期”的——就像你在村里租了块地种庄稼,只要不违反规定,就能一直用。但每20年要交一次“管理费”,这钱不是“续租费”,是用来养陵园里的花花草草、修坏了的小路、给守墓人开工资的。2018年修订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也明确了这点:管理费周期20年,目的是保障陵园能持续运营,不是“过期就收回墓地”。佛山陵园的工作人员跟我说:“我们常跟家属解释,这就像你家里交物业费——你买了房子,物业费得年年交,不然小区的电梯没人修、垃圾没人倒,住着也不舒服啊。”
佛山陵园的“提醒机制”做得挺细。管理费到期前半年,他们会先给家属寄一封挂号信,上面写清楚续费的时间、金额和流程;要是没收到回信,再发手机短信;如果还是联系不上,就会翻当初的购墓合同,找当时的经办人或者家属的亲戚朋友。有位住在海淀的李叔,去年差点忘了续费——他手机换了号,没收到短信,结果陵园的工作人员特意跑到他家楼下,敲开家门提醒他。“我当时挺感动的,”李叔说,“本来以为这么大的陵园,肯定顾不上我这种小户,没想到人家这么上心。”现在续费还能线上办,微信公众号里点“缴费服务”,输入合同号就能交钱,年纪大的人不会操作,给陵园打个电话,客服会一步步教。
大家最担心的还是“要是真没及时续费,墓会被拆吗?”佛山陵园的规定是:超过续费时间半年内,家属只要补上管理费就行,墓碑不会动;要是超过半年还联系不上,陵园会把墓碑暂时移到“养护区”——那是个专门的小院子,有遮阳棚,有人定期打扫,等家属找来再移回去。“我们不会随便处理任何一个墓碑,”陵园的负责人说,“每个墓碑后面都是一家人的思念,就算家属暂时联系不上,我们也得替他们守着。”
其实说到底,大家问“年限”,问的不是“能放多久”,是“能安心多久”。佛山陵园里的树越种越多,墓碑上的照片越贴越新,每年清明的花越摆越密——这些都在说,所谓“年限”,不过是给思念留的一个“长期账单”:你交的每一笔管理费,都是在给亲人的“家”添一块砖、浇一杯水,让那里的树更绿,路更平,让每年来扫墓的人,能笑着说一句:“爸妈,我又来了,你们这儿挺好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