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沿着京港澳高速往房山方向开——朋友托我打听万佛华侨陵园御景苑的具体位置,说家里老人走前念叨过“要找个能看见山、吹得到风的地方”。北京的秋总是来得清透,车窗外的树影从杨槐换成栾树,我忽然明白,他们要找的不是一串冰冷的门牌号,是能装下思念的“归处”。

万佛华侨陵园的地址在房山区周口店镇辛庄南路,这是我提前查好的,但真正开到路口时,才觉出这地址里的温度。青灰色的陵园门楼隐在两棵老槐树后面,门楣上的“万佛华侨陵园”几个字是烫金的,不张扬,倒像老家村口的老祠堂。顺着主路往里走,脚下是青石板铺的路,两旁的白皮松排得整整齐齐,树影筛下来,在地上织成细碎的网。走了约莫300米,左手边传来一阵鸟鸣——那片被松枝裹着的区域,就是御景苑了。

御景苑的位置巧得很:背靠大房山的余脉,山形像极了老家的后山,连风的味道都像,带着松脂和泥土的腥甜;前面是一片半亩大的绿地,种着二月兰和波斯菊,春天的时候紫的白的铺成花毯,秋天就换成金盏菊,像给大地盖了层暖绒绒的毯子。远处能看见周口店遗址的山尖,淡青色的,像幅没干的水墨画——老人们常说“靠山望祖”,原来不是迷信,是看见熟悉的山形,就像看见小时候坐在门槛上,等爸妈从地里回来的自己。

万佛华侨陵园御景苑地址-1

说到找路,其实不用太担心。自驾的话,从市区走京港澳高速转周张路,40分钟左右就能到辛庄南路;如果坐公共交通,地铁房山线到苏庄站,转F68路公交到辛庄南路站,下车步行10分钟,就能看见陵园的门楼。门口的接待中心有热茶水,工作人员会笑着给你指方向:“顺着主路走,看见白皮松最多的地方,就是御景苑。”真的,那片松树林太好认了,树干泛着白,像穿了件素净的衣裳,连风穿过的时候,都比别处轻一点。

上周陪朋友去的时候,御景苑里有位阿姨在擦墓碑。她的绢子是天蓝色的,擦一下,就对着墓碑说两句话:“老头子,今天我带了你爱吃的枣糕,甜得很。”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来,落在墓碑上,她伸手拂开,指腹轻轻碰了碰碑上的名字。我站在旁边,听见风里传来远处的鸟鸣,看见阳光穿过松枝,落在她的肩膀上——原来好的地址,从来不是“好找”,是“找到了,就不想走”。

万佛华侨陵园御景苑地址-2

离开的时候,朋友站在御景苑门口拍了张照。照片里,大房山在后面,松树林在前面,她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,刚好落在一棵松树上。她发给我说:“我爸要是看见这个地方,肯定会说‘这地儿好,比老家的后山还静’。”我看着照片里的蓝天,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爷爷去山上砍柴,他说“山是有灵气的,你站在山下喊一声,它会给你回应”。现在想想,御景苑的地址,就是山给的回应——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,那些想再牵一次的手,都能在这个有山、有风、有松的地方,找到安身的角落。

其实有时候,我们找的不是地址,是“回家”的路。万佛华侨陵园御景苑的地址,不是辛庄南路的门牌号,是京港澳高速旁的栾树,是白皮松间的风,是大房山脚下的那片阳光——它在那里,等你带着思念来,等你把心里的话,说给山听,说给风听,说给永远不会离开的人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