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金山的山脚下,风里飘着桂香,偶尔有鸟叫穿过松枝——这是很多人第一次来金山陵园时的印象。选一块安身之所,从来不是挑一块地那么简单,是要给逝者找一个“家”,也要让生者每次来都能安心。

金山陵园的“松涛区”是老人们常选的,整片区域被马尾松覆盖,夏天凉,冬天挡点风,站在那里能闻到松脂的清苦,像小时候爷爷晒在阳台的松针枕头味。旁边还有条浅溪,春末有蛙鸣,秋天落满梧桐叶,走在石板路上,鞋底蹭着碎叶的声音,反而让人静下来。有次碰到一位大爷,摸着松树干说:“我家老太婆就爱听松涛声,以前住在山里,晚上躺床上能听一整夜,现在选这里,她肯定喜欢。”风一吹,松枝摇晃,涛声漫过来,裹着大爷的话音,像在回应。

对于经常要来看望的子女来说,交通太重要了。金山陵园的“望城区”就在主路旁边,从市区开车走快速路只要40分钟,公交也能到门口,下车走五分钟就到区域入口。旁边还有个小停车场,周末也不会挤。有次碰到一位阿姨,她拎着老伴爱吃的桂花糕,正蹲在碑前摆盘子,说:“我每周六都来,这条路走熟了,哪里有个坑,哪里有棵歪脖子树,我都知道。以前老伴总嫌我路痴,现在我能闭着眼找到这里,他肯定要笑我‘终于变聪明了’。”阳光穿过她的白发,落在碑上的照片里,老伴穿着中山装,嘴角翘着,像真的在笑。

有些家属会在意“心意”,怀恩区”的“家庭树”计划,每块墓地旁边可以种一棵小树苗,银杏或者桂花。有个姑娘选了银杏,说爸爸生前爱捡银杏果,总说“这果子熬粥香”。现在树长到她肩膀高了,秋天落一地金黄,她蹲在那里捡果子,装在布袋子里,说要熬粥给妈妈喝:“爸爸以前总说,等我长大要教我捡果子,现在我学会了,他却不在了,可这树在,像他还在旁边看着我捡。”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,落在银杏叶上,像爸爸的手,轻轻抚了抚她的头。

金山陵园墓地哪个好-1

最后要说的是服务,金山陵园的“管家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,而是每天在园区里转的。有次帮邻居找墓地,碰到一位张姐,她带着我们看区域,会提醒“这块地旁边有个路灯,晚上来的话不会黑”,会说“那棵玉兰树明年要开了,选这里的话,清明能看到满树花”。还有免费的刻字服务,师傅戴着老花镜,拿着铅笔在碑上画草稿:“要不要加个小图案?比如逝者生前爱钓鱼,加个鱼的简笔画?”邻居说爸爸生前爱钓鲫鱼,师傅就画了条小鲫鱼,尾巴翘着,像要游起来。邻居看着草稿,眼睛湿了:“对,就是这样,爸爸钓的鱼总爱翘尾巴。”

金山陵园墓地哪个好-2

其实选金山陵园的墓地,从来没有“最好”的答案。有人选松涛区,因为喜欢松涛声;有人选望城区,因为交通方便;有人选怀恩区,因为想种棵树。重要的是,这块地能让你想起逝者的样子——是爷爷的松针枕头,是老伴的桂花糕,是爸爸的银杏果,是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。风又吹过来,带着桂香,穿过松枝,落在每一块墓地前,像逝者在说:“我在这里,很安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