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天慈墓园,老北京人大多会点头——城北昌平的这片园子,靠着重阳路,过了西关环岛再往北两公里就到,2018年的时候,门口的国槐刚栽了三年,枝叶还没铺得太开,却已经成了不少人寻路的标记。那年的价格表如今翻出来,像翻一本揉皱的旧账本,每串数字背后都藏着关于“怎么好好说再见”的细节。

2018年的天慈,墓型分得很实在。最受欢迎的是传统立碑,价格从3.2万到8.5万不等,差就差在“一口气”上——福宁区靠近正门和纪念广场,位置敞亮,碑型也大些,比如那种带须弥座的花岗岩碑,要卖到7万以上;福瑞区偏里,挨着成片的侧柏,碑身稍小,材质用的是青石板,4万出头就能拿下。我还记得那年帮邻居张阿姨选墓,她攥着父亲生前的笔记本,翻到夹着银杏叶的那页说“我爸爱静,别选太热闹的”,最后定了福瑞区第三排的一个碑,4.2万,碑额刻了片小银杏叶,是墓园师傅免费帮着雕的。生态墓在那年是“新宠”,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加起来有二十多个区,价格1.5万到2.3万,比传统立碑便宜一半还多。李先生那年给当教师的父亲选了树葬,墓位就在一棵小松树下,1.8万,他说“我爸生前总说‘埋在树下,连墓碑都省了,省得占地方’,这价格刚好合他的心意,现在每年清明来浇浇水,松树都长到我肩膀高了”。艺术墓是那年的“奢侈品”,起步就要10万,大多是定制款——有位老人是京剧演员,家属让师傅把碑刻成了戏服的水袖形状,还嵌了片老唱片的瓷片,最后算下来12.8万,墓园的设计师说“这不是卖碑,是帮着把老人的一辈子刻进去”。

价格里的“门道”,2018年的买主们摸得门清。位置是第一影响因素:福宁区的墓位比福瑞区贵15%,因为离停车场近,清明的时候不用走太远;材质更直白——汉白玉的碑比普通花岗岩贵30%,张阿姨当时问过,师傅说“汉白玉细,刻字不容易崩茬,再过二三十年,字还是清清楚楚的”;服务是藏在价格里的“软福利”——那年买任何墓型都送免费刻字,最多能刻80个字,还有一年的墓区维护,比如帮着擦碑、剪草,张阿姨说“我爸的碑刻了他生前写的对联‘松间坐对云生处,竹里行吟月上时’,师傅帮着调整了字体,说‘老先生的字有风骨,得用魏碑体才配’,没多收一分钱”。

2018年的天慈价格,也沾着当时的“时代气”。那年《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》刚修订,明确要“推广生态安葬”,所以天慈的生态墓不仅没涨价,还出了优惠——买树葬送一棵小银杏,买花葬送一年的花种。我查过那年的销售数据,生态墓的销量比2017年涨了22%,不少年轻人来选,说“老人生前爱种菜,花葬的话,每年能给她种点二月兰,比立碑更像‘回家’”。再看整体市场,2018年北京中端墓园的价格大多在3-10万之间,天慈刚好卡在中间——比八宝山这样的高端园便宜一半,比远郊的一些小墓园贵个两成,但胜在交通方便,有345路公交直达,门口还有个能停50辆车的停车场,清明的时候不会堵得慌。

天慈墓园价格2018-1

最有意思的是那年的用户嘴里的“值不值”。王大爷是装修工人,那年给母亲买了福宁区的立碑,6.8万,他说“我妈生前总说‘要住得敞亮’,这个碑前面有块小空地,能摆下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