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亲人选安息地的那天,我陪阿姨站在市区的十字路口,对着手机地图翻了又翻——“天堂公墓”这四个字,她听老邻居提过无数次,可真要找它的具体位置,手指却在屏幕上停住了:“到底在哪儿啊?会不会太远?
我赶紧翻出提前查好的攻略:“北京的天堂公墓在昌平区崔村镇,离咱们这儿也就40分钟车程。走京承高速到崔村出口,下了高速拐进昌崔路,没开3公里就能看到指示牌。”阿姨还是有点犹豫:“那公共交通方便吗?万一以后我自己来祭扫,不会找不到路吧?”我笑着说:“放心,地铁5号线到天通苑北,转昌21路公交直接到崔村站,下车走10分钟就到。实在不行,公墓还有免费接送服务,提前打电话预约就行。”
等我们真的沿着指引开过去,才发现“天堂公墓”的位置藏着巧思——它坐落在崔村的南麓,背倚着连绵的青山,前面对着京密引水渠,远远望去,整个园区像被绿色裹住了。门口的保安接过我们的身份证登记,笑着说:“往里走,第一排是玉兰区,春天开得可艳了。”顺着他指的方向,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两边的松柏长得笔直,偶尔有风掠过,树叶沙沙响,倒不像想象中那么压抑。阿姨站在一棵玉兰树底下,摸了摸树干:“你叔叔生前最喜欢玉兰花,每年春天都要去颐和园看,要是能选这儿……”工作人员赶紧接话:“阿姨,这排刚好有个空位置,临着小溪,您看——”顺着她的手看过去,墓位旁边就是一条窄窄的小溪,溪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鹅卵石,阿姨的眼泪一下子掉下来:“就这儿吧,他肯定喜欢。”
其实不止北京,全国好多城市的“天堂公墓”都藏在这样“有温度”的地方。上海的天堂公墓在青浦区朱家角,挨着淀山湖,站在墓位前能看见湖水泛着波光;杭州的天堂公墓在良渚,旁边就是良渚文化村,园区里种着大片的薰衣草,夏天的时候紫茫茫一片;就连成都的天堂公墓,都在龙泉驿的山上,望着远处的龙泉山,春天能看桃花,秋天能看银杏。这些位置说远不远——从市区出发,最多1个小时车程;说近不近——刚好避开了城市的喧嚣,像给思念留了一块“专属的空间”。
找天堂公墓的位置,从来不是“找一个地址”那么简单。就像阿姨说的:“我不是要找一个‘墓园’,是要找一个‘能放得下思念的地方’。”当你沿着指引的路走过去,看到漫山的绿树、潺潺的溪水,还有工作人员温暖的笑容,就会明白:所谓“天堂”,不是天上的某个地方,而是你心里最想把亲人安顿的角落——它可能在山脚下,可能在溪水边,可能在一棵玉兰树底下,但一定是“让你觉得安心”的地方。
那天从天堂公墓出来,阿姨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松柏,突然说:“下次来,我要带一束玉兰花。”我望着远处的青山,轻声说:“好,我陪你。”其实我们找的从来不是“天堂公墓在哪”,而是“如何让思念有个归处”——当你找到那个位置,当你把亲人的名字刻在墓牌上,当你放下鲜花转身离开时,风里飘来玉兰的香,你就会知道:他在这里,很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