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刚吹绿了街角的柳树,妈妈就翻出了压在抽屉底的素色丝巾——每年这个时候,我们都要去天山陵园看外婆。只是今年拿起手机订车票时,我突然想起前阵子刷到的通知:现在陵园祭扫要提前预约了。放下手机,我赶紧翻出公众号,生怕错过合适的时段。其实一开始我也有点疑惑:为什么好端端的要预约呢?直到去年清明的场景突然浮现在眼前——那天我们天没亮就起床,可到了陵园还是排起了长队,入口处挤得水泄不通,妈妈攥着外婆的照片,额角全是汗。等终于走到墓碑前,旁边的人催着“快一点,我们还等着”,连跟外婆说句话都得加快语速。后来跟陵园的工作人员聊天才知道,去年高峰日一天来了八千多人,有些老人挤得差点中暑,还有人因为抢烧纸的位置起了争执。原来预约不是“麻烦”,是给每一份怀念留够空间——不用赶时间,不用挤破头,就能安安静静地跟亲人说说话。弄明白原因,预约其实没想象中复杂。我是用天山陵园的微信公众号预约的,步骤很简单:打开公众号,底部菜单点“祭扫服务”,再选“祭扫预约”,就会跳出日期选择界面——最近的清明假期已经有不少时段被订满了,我赶紧选了4月5日上午10点的时段。接下来填信息: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,再上传一张亲属关系证明——其实就是外婆墓碑的照片,上面有我们家的名字,审核很快,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确认短信,里面有个二维码,到时候直接扫就行。对了,要是不会用手机,也可以打陵园的客服电话,让工作人员帮忙预约,态度特别好。预约成功后,还有几点要注意。首先要准时到,比如预约的是10点到11点,最好提前10分钟到,不然超过时段就得重新排号;其次不能带明火,陵园门口有免费的电子蜡烛和香,比明火安全,也不会污染环境;然后鲜花可以带,但建议选小束的,比如菊花或者百合,太大的花束不好拿,也容易挡住其他祭扫的人;还有陵园里的志愿者特别热心,穿红马甲的,找不到墓碑或者需要帮忙拿东西,直接问他们就行。昨天去祭扫的时候,阳光正好,风里飘着陵园里桂树的香气。因为预约了,入口处没有排队,扫二维码就进去了。我们慢慢走到外婆的墓碑前,把鲜花放在碑前,点上电子蜡烛——火焰稳稳的,像外婆以前给我煮的糖水蛋的温度。妈妈坐在旁边的石凳上,跟外婆讲这一年的事:“妈,你看,小棠换了新工作,是她喜欢的编辑,每天都很开心;我种的月季开了,红的白的,跟你以前种的一样;家里的小猫叫团团,会爬树,会跳到窗台上看鸟……”没有拥挤,没有催促,连风都吹得很慢。临走的时候,我回头看了一眼,墓碑前的鲜花在阳光下轻轻摇晃,像是外婆在跟我们挥手。其实预约不是为了限制什么,是为了让怀念更有温度。当我们不用再为排队发愁,不用再为拥挤焦虑,才能真正静下心来,跟亲人分享这一年的喜怒哀乐。下次去天山陵园祭扫,记得提前预约——一份小小的准备,能让想念变得更久、更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