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握着一束白菊站在天山陵园的门口——去年这时因为没提前预约,只能隔着铁栅栏看里面的松柏,今年早早就做了功课,连预约码都存在手机相册最显眼的位置。其实预约入园真的不难,只不过要摸准门路,今天就把我踩过的坑、摸透的技巧揉成家常话,说给要去祭扫的你听。
先说说最方便的线上预约吧,几乎不用跑冤枉路。打开微信,搜索“天山陵园”公众号——头像还是去年那株开得满树粉白的山桃,点进去后,底部菜单栏有个“祭扫预约”,点一下就跳转到预约页面。首先要填祭扫人的信息:姓名、身份证号,还有联系电话——别嫌麻烦,这是为了限流和安全。接下来要填亲属的墓位信息,要是记不清墓位编号也没关系,公众号里有“墓位查询”功能,输亲属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就能查到,我上次帮邻居张阿姨查她老伴的墓位,输入名字三秒就出来了。填完这些,选祭扫的日期和时间段——上午8点到10点是高峰,要是想安静点,选10点到12点或者下午1点到3点,人少些。最后点“提交”,就能收到预约码了,截图保存好,入园的时候扫一下就行,不用打印。对了,要是预约错了日期,提前一天在公众号里取消就行,重新约也不麻烦。
要是家里有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,或者嫌线上操作麻烦,线下预约也很贴心。陵园门口的服务中心有个玻璃房子,里面摆着两张蓝色的桌子,工作人员都是穿制服的小姑娘,见人就笑。带着身份证过去,说清楚要祭扫的亲属姓名和墓位大概位置,她们会帮忙在系统里登记,还会给一张纸质的预约凭证——要是怕丢,其实拍张照存手机里也能用。或者提前打客服电话预约,号码是400-123-4567,我上次打过去,客服姑娘声音甜甜的,问清楚我的需求后,直接帮我备注了“老人祭扫,需要引导”,第二天入园时真的有工作人员在门口等,带着我们找到墓位,省了好多事。

预约好之后,还有几个小细节要注意。第一,预约码要保存好,入园的时候无论是扫手机还是刷纸质凭证都行,但别忘带——上次我旁边有个阿姨,明明预约了却没存截图,急得直哭,后来还是工作人员帮她查后台记录才进去的。第二,陵园里不让烧纸、放鞭炮,只能带鲜花、绢花或者水果,要是带了烧纸,门口的志愿者会帮忙收走,换成一束免费的菊花,其实这样也挺好,环保又安全。第三,要是遇到特殊情况,比如临时有事去不了,记得提前取消预约——公众号里点“我的预约”就能取消,这样能把名额让给别人,也算积份小德。
站在陵园的松柏下,看着身边捧着鲜花的人慢慢走向墓位,风里的槐花香混着青草味,突然觉得预约不是束缚,是一种温柔的秩序。它让每个人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和亲人说说话,不用挤在人群里着急。其实说到底,祭扫的意义从来不是形式,是心里的牵挂——而预约,只是让这份牵挂更顺畅地抵达而已。风掀起我手里的菊花,花瓣落在脚边,我掏出手机扫了扫预约码,闸门轻轻打开,通向亲人的路,这一次走得很稳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