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给亲人选一块身后的"家",总带着点小心翼翼——怕位置不好,怕环境差,怕以后没人管。天寿陵园作为不少人的"首选",常被问"价钱是不是高得吓人",其实我倒觉得,得先弄明白,它的"价"到底花在了哪儿。

天寿的价钱,拆开来其实很实在。基础的墓地使用费,首先看位置——比如靠明十三陵余脉的高岗,地势高敞,能望到远处的蟒山,雨天不积水,风里带着松香,这样的位置自然比低洼处贵些;再看墓碑材质,汉白玉的碑身温凉细腻,刻上"慈父XX之墓",阳光下的字会泛着柔润的光,比普通花岗岩耐用不说,更像亲人的手;还有那些"看不见"的钱——园区的绿化,每棵树都有养护记录,春天的玉兰、夏天的梧桐、秋天的银杏,都是种了十年以上的;祭扫时的服务,有人帮着扶老人,有人帮着擦墓碑,甚至会提醒"今天风大,别烧纸了,摆束花更安全"。这些细节,其实都藏在价钱里。

要说具体多少钱,天寿的选择挺多的。最亲民的是生态葬,比如树葬,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一块刻着名字的金属牌,价钱只要三万出头——适合想让亲人"回到自然"的家庭;中端的比如"兰园"区,墓位挨着玉兰树,墓碑是浅灰色花岗岩,干净利落,价钱大概十五万左右,很多年轻人选这个,说"每年清明来,能看见玉兰花,像奶奶以前织的毛衣";高端点的是家族墓,能容下三四代人,带个小庭院,墓碑是定制的汉白玉,刻着家族族谱,价钱要几十万,但对重视传承的人来说,这是"把一家人永远放在一起"的方式。

最有意思的是,很多人一开始奔着"贵"去,最后却选了"适合"。我邻居张阿姨,本来想给老伴买最贵的景观位,说"要让他看最美的风景",结果去了才发现,老伴生前最烦热闹,景观位总有人拍照打卡,反而吵。最后选了松树林旁边的中端位,价钱少了三分之一,张阿姨说"站在那里,听着松针落下来的声音,像老伴以前在阳台抽烟的样子"。还有人问"生态葬是不是'将就'",其实天寿的树葬区,每棵树都挂着名牌,"李淑兰之树""王建国之树",春天树下开二月兰,秋天结松果,比有些贵的墓位更有"人气儿"。

天寿陵园墓地的价钱-1

说到底,天寿的价钱,从来不是"买块地"的钱,是"买个踏实"的钱。它在昌平的山脚下,离市区四十分钟车程,不远但不闹;园区的路每天扫得干干净净,墓碑上的青苔有人定期擦;门口的保安认识常来的人,会笑着说"阿姨又来啦,今天风大,戴个帽子"。在北京,能找到这样一份"踏实",比"贵不贵"更让人心安——毕竟,给亲人的"家",要的不是"最贵",是"最对"。

天寿陵园墓地的价钱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