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的清晨还裹着点凉意,六点半的六里桥桥东公交站已经飘起了菊花香。提着重阳糕的张阿姨扶着老伴儿往站牌底下凑,穿黑外套的小伙子抱着白菊站在旁边刷手机,大家的目光都盯着路口——那辆深绿色的“孝思专线”,该来了。

对于住在城里的祭扫家庭来说,这辆班车是最省心的选择。它就停在六里桥桥东公交枢纽最里面,顺着蓝色“太子峪陵园专线”指示牌走,一眼就能看见车身印着的金黄“孝思难忘”四个字。发车时间很固定:工作日早7点、8点各一班,周末和清明、冬至这样的节日会加开6点半的早班——常来的老人们都有经验,提前15分钟到,既能占个靠窗座位,又不用站着等太久。

从陵园返程的车也贴心。下午1点、2点、3点各有一班,就停在陵园入口的停车场边。司机王师傅开了五年专线,记性好得很:谁是常坐他车的老客户,谁喜欢坐后排,他都门儿清。上次清明,我跟着车回来,见他举着喇叭喊:“张婶儿,您的布包落车上了!”原来是张阿姨把装水果的布包忘在座位下,王师傅怕她着急,特意跑过去找。这样的小事儿每天都在上演:帮老人搬折叠椅,给晕车的人递姜片,工作人员的贴心让40分钟车程多了点家的温度。

太子峪陵园的班车路线-1

说起坐班车的小技巧,常来的家属能说上一箩筐。比如别带太多重东西,行李架搬上搬下麻烦;比如易燃香烛别往车上带,陵园有专门焚烧区,工作人员会提前提醒;周末人多就赶早班,不然可能得站一路。要是真赶不上直达车也别急——陵园门口有321路、897路公交:321到良乡南关转地铁房山线,897到石景山,适合西边的住户。但带着老人孩子的话,还是尽量等专线车,不用转车省得折腾。

上周末跟妈妈坐8点的班车,车上有个小姑娘抱着刚满一岁的宝宝。工作人员立刻把第一排座位让出来:“孩子小,靠窗通风好。”小姑娘笑着道谢,把宝宝的小帽子摘下来,风从窗口吹进来,吹得宝宝胎毛飘起来。旁边阿姨凑过去逗:“这娃眼睛跟他爷爷一模一样!”一车人都笑了,原本有点沉闷的空气瞬间暖起来。

其实坐专线车的意义,从来不是“省打车钱”那么简单。它像根细丝线,把城里的牵挂和山上的思念连起来——车开得不快,能看见路边桃树发芽,田埂野菜冒尖,远处山慢慢变绿。等车停在陵园门口,推开门的瞬间,松针香气裹着风扑过来,好像亲人在说:“来了?”

那天坐2点的车返程,太阳偏西把影子拉得很长。妈妈靠在我肩上轻声说:“你姥姥在世时最爱的就是这趟车——她说能遇到老邻居,聊聊天比打车热闹。”我看着窗外掠过的树影,忽然懂了:这辆绿色班车载的不只是人,是一份份没说出口的想念,一趟一趟,从城里到山上,从春天到冬天,从来没断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