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佛山街头,巷口早餐店的肠粉香飘出来时,隔壁阿婆正和邻居讨论清明扫墓的路线——"今年去长青园要早點,不然停车位不好找";午后的岭南天地,年轻人捧着奶茶刷手机,对话框里弹出来一句"西樵山的陵园环境真好,要不要陪我去看看爷爷"。佛山有几个陵园墓地"的问题,其实老佛山人不会直接数个数,他们更愿意讲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"熟悉去处"——毕竟每座陵园背后,都是关于思念的具体模样。

住在禅城张槎的老周,每年清明都要去长青园。这座1990年代建成的老陵园,像极了禅城人的"老伙计":入口处的大榕树是当年开园时种的,如今枝桠快垂到地面;沿着石板路走进去,两旁的芒果树结着青果,风一吹就有细碎的叶子落下来。"以前这里还是农田呢,现在配套齐得很",老周说,园区有免费电瓶车接送老人,凉亭里能歇脚,甚至还有便民服务点提供饮用水和纸巾。对很多禅城家庭来说,长青园不是"墓地",是"把家人留在身边的地方"——隔壁单元的王阿姨,丈夫走了十年,她每周末都来擦墓碑,说是"这里的树比家里的阳台还绿,老伴肯定喜欢"。

说到南海的陵园,西樵山陵园得算"颜值担当"。从西樵山风景区往南走两公里,就能看到园区的入口——青瓦白墙的门楣上,刻着"西樵山陵园"五个鎏金大字,背后是连绵的山岗,山腰飘着薄雾。"选这里就是图个清净",在桂城上班的小吴说,去年给奶奶选墓时,一眼就看中了靠山坡的位置:"站在那里能看到西樵山的观音像,风里有桂花香,不像别的地方冷冰冰的。"园区里有片生态葬区,种着一排樱花树,每棵树下都有个小巧的墓碑——那是年轻人选的树葬,"奶奶说过喜欢花,这样每年春天,她就能和樱花一起'回来'。"

顺德的飞鹅永久墓园,大概是"最懂年轻人"的陵园。从大良城区开车15分钟到飞鹅山脚下,园区的指示牌做得像咖啡馆的菜单:"生态葬区往左转""纪念堂在右手边第三栋"。负责接待的陈小姐说,现在很多年轻人来选墓,问得最多的是"能不能代扫""有没有鲜花配送"——园区早就推出了"云祭扫"服务,远程就能给亲人献花;还有专门的纪念堂,能放照片、书信甚至老人生前的茶杯。上周去采访时,碰到一对小夫妻在选墓,女生摸着墓碑上的浮雕说:"以后我们老了,也来这里陪爸妈,这样一家人又能聚在一起吃双皮奶了。"

佛山陵园有几个墓地啊-1

高明的吉田公墓和三水的祥安墓园,藏着更多"接地气"的温暖。吉田公墓在荷城吉田山脚下,园区里种着大片龙眼树,每年夏天果实成熟时,管理员会摘下来分给扫墓的人;祥安墓园靠北江,站在墓区能看到江水缓缓流过去,有位阿伯说:"我爸以前是渔民,喜欢看江,选这里就像他还在船上一样。"这些陵园没有华丽的装修,却有着最实在的贴心——吉田公墓的管理员会帮老人免费修剪墓碑旁的杂草,祥安墓园的保安会给晚归的扫墓人留一盏路灯。

其实对佛山人来说,选陵园从来不是"挑个地方"那么简单。它可能是阿婆记忆里长青园的梧桐树,是小吴眼里西樵山的观音像,是年轻人在意的"云祭扫"服务,是老渔民看中的北江水。就像巷口早餐店的阿公说的:"陵园不是冰冷的石头堆,是把想念'安个家'的地方。"如果你也在找佛山的陵园,不妨先问问身边的老人——他们会指着窗外的榕树说:"往那边走,有个长青园,里面的风很舒服。"

佛山陵园有几个墓地啊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