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万安公墓的价格,其实是“按需求分层次”的。最常见的传统立碑墓,价格要看位置——靠近公墓主干道、旁边有景观湖的“好位置”,大概要25万到30万;要是选在靠里面的松柏区,相对安静,价格就低些,15万到20万也能拿下。立碑的材质也有讲究,汉白玉的比花岗岩贵点,但摸起来更细腻,很多人愿意多花两万,就为了刻名字的时候更清晰。然后是生态墓,比如树葬、花坛葬,这两年越来越受欢迎——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墓牌是块小石板,就立在树根旁边,价格3万到5万;花坛葬更温馨,把骨灰和花肥混在一起,种上绣球花或者月季,墓牌是嵌在花坛里的铜片,才2万到3万。还有家族墓,适合想把几代人葬在一起的家庭,面积大,能放四五个骨灰盒,价格就得30万往上走,要是选在名人墓区附近,甚至要50万,但有人觉得“能和季老做邻居,值”。

其实很多人愿意为万安的价格买单,不是只看数字——从西四环开车过去,沿着旱河路走20分钟,就能看见万安公墓的老大门,门口的槐树都有120岁了,枝桠伸得比门楣还高。进了门是青砖铺的小路,两旁的松柏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种的,长得比三层楼还高,夏天走在里面,连太阳都晒不到。2021年公墓还加了不少“软服务”:定制纪念册”,把逝者的照片、生平故事做成小本子,放在墓前的石盒里;还有“代扫服务”,要是疫情期间没法来,工作人员会拍段视频,给墓前的鲜花喷喷水,再读一段家属写的话。负责销售的李经理说:“去年有个阿姨来选墓,选了三个月才定下来,就想要‘能听见鸟叫的位置’,我们带她走了七八个区,最后选在松柏林里,她站在那里听了十分钟鸟叫,说‘我老伴生前爱养鸟,这儿正好’——你看,价格里藏的不是利润,是‘合心意’。”

2021年的万安,价格里还有“温度”。这一年北京民政部门对公墓价格管控严格,万安没有乱涨价,传统立碑仅涨5%。对于困难家庭,公墓有“公益生态墓”,低保户、特困户拿着证明来,只收2000块维护费就能安葬。去年有个下岗的张大哥,母亲去世后没钱买墓,抱着骨灰盒在门口哭,工作人员带他选了花坛葬,把母亲的名字刻在月季花丛的铜片上,才花1800块。张大哥说:“我妈生前在菜市场卖菜,就爱闻月季香,现在她天天能闻着,我心里就踏实了。”

万安公墓价格2021年-1

说到底,万安公墓的价格从来不是“数字游戏”。它是儿子想给母亲留的“花香位”,是女儿想给父亲选的“松涛旁”,是老两口攒了一辈子钱想一起住的“最后一套房”。2021年的价格表上,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“舍不得”——舍不得让他住得太偏,舍不得让他没有“名字”,舍不得让他的故事被忘记。

当我们站在万安的柏树下,风穿过枝叶的声音像故人在说“我很好”,旁边的花坛里绣球花开得正艳

北京的十月总是飘着槐花香,国子监的银杏还没黄透时,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已经裹上了一层温柔的黛色。对于很多老北京人来说,万安不是一个冰冷的地名,而是藏着岁月故事的“人生后花园”——这里葬着写《背影》的朱自清,葬着研究敦煌学的季羡林,也葬着胡同里卖了三十年糖火烧的张大爷,葬着中学门口摆修鞋摊的李婶。2021年,当越来越多家庭从“避而不谈”到“认真规划”身后事,万安公墓的价格,成了不少人坐在客厅沙发上,翻着宣传册时最实在的话题。

万安公墓价格2021年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