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深的时候,我在仲宫的路口碰到过一个阿姨,捧着刚买的白菊站在公交牌下问路。她攥着手机,屏幕上的地图界面亮着,却还是皱着眉说:“姑娘,我找了半小时,归山陵园到底往哪走啊?”我指着她身后的支路:“顺着这条道往上,过了那片松树林就是。”风掀起她鬓角的白发,我忽然觉得,归山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藏在每一份想念里的“路标”。
其实归山陵园的具体位置很好找——它在济南历城区仲宫街道S103省道旁,泰山余脉的浅山褶皱里。从市区出发,顺着英雄山路往南,过了南绕城高速收费站,再走5分钟就能看到蓝底白字的指示牌,箭头指向右侧的支路。自驾的话,沿着支路往上开,不用10分钟就能到门口;要是坐公交,65路、88路到仲宫站下车,打车10块钱就能到,司机都熟得很——毕竟这两年,来这儿的人总带着同一份心事,连问路的语气都带着相似的软。

陵园的入口藏在一片银杏林后。秋天的时候,银杏叶落满小道,像铺了层金箔;春天则是樱花飘,粉色的花瓣落在墓碑上,倒添了点温柔。我有次陪朋友来,她蹲在母亲的墓碑前擦照片,说:“我妈生前爱静,这儿没有车流声,只有风过松柏林的响,像她以前拍我后背的声音。”陵园里还有几方小池塘,夏天开着睡莲,冬天结薄冰,有人会带罐茶叶,坐在池边的石凳上,对着墓碑慢慢泡茶——那些没说出口的话,顺着热气飘到风里,倒像真的被听见了。
常来的人都知道,归山陵园的“好”不止在地址准。门口的停车区是免费的,清明前后人多的时候,保安会举着牌子指引;小摊上的鲜花比市区便宜,10块钱一束的非洲菊裹着透明玻璃纸,花瓣上还沾着晨露;甚至连卫生间都打扫得干净,墙上贴着“小心地滑”的温馨提示——这些细节像被揉碎的温柔,裹着每一个前来的人。有次我碰到个卖水果的阿姨,她守着摊子跟人唠:“我儿子就在这儿,我每天来卖水果,既能赚钱,又能跟他说说话——你看,这桃子是他生前爱吃的,甜得很。”

昨天我又路过仲宫的路口,碰到个穿黑外套的小伙子,手里攥着张旧照片。他抬头问我:“姐,归山陵园怎么走?”我指着那条铺满银杏叶的支路,告诉他:“顺着这条路往上,看到松树林就到了。”他点了点头,转身往山上走,风掀起他的外套角,我忽然想起那个问过路的阿姨——其实归山陵园的地址从来不难找,它在每一片落满金叶的银杏道里,在每一声风过松林的轻响里,在每一个带着想念出发的脚步里。就像那些捧着花往山上走的人,他们的方向从来不是“历城区仲宫街道S103省道”,而是藏在心里的“想念”——顺着思念走,总能找到那片安歇的山,总能找到那个,想了很久的人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