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祭扫时节,不少北京市民都会顺口问一句:去天山陵园哪天需要预约啊?毕竟没人想带着满心的思念赶过去,却因为没预约被拦在门外——这份遗憾,比路远更让人难受。
位于昌平区的天山陵园,是不少北京家庭安放亲人的地方。平时的日子里,这里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松柏的声音,周一到周五来祭扫的人不多,不需要预约,你可以带着一束白菊,慢慢走到墓碑前,和亲人说说话。但一到祭扫高峰期,情况就变了——不是陵园要“设卡”,是实在扛不住涌来的人流。
最需要提前预约的,肯定是法定的祭扫节日:清明和冬至。就说清明吧,每年从4月1日到10日,这10天是陵园最忙的时候,去年清明假期第一天,不到上午9点,门口就排起了长队,而预约系统显示当天的5000个名额早就满了。工作人员说,这不是故意限制,是陵园的承载力就这么大——要保证每个祭扫的人有足够的空间,要维持秩序,要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,预约是最有效的办法。冬至也一样,一般是12月18日到22日,虽然人流量比清明少一点,但同样需要预约,毕竟冬天的风凉,没人想在门口冻着等。

除了法定节日,还有几个“隐性高峰”得注意:比如清明前的两个周末,还有冬至前的周末。去年3月底的一个周六,张阿姨没预约就去了,结果到了门口被告知“今天要预约才能进”,她站在风里给儿子打电话:“早知道我就提前看看了,这白跑一趟……”其实不是陵园临时变卦,是这两个周末的人流量几乎赶上清明当天——大家都想避开假期的拥挤,结果全挤到周末了,没办法,只能靠预约控流。
至于怎么预约,其实很简单:通过“北京市民政局”的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,找到“祭扫预约”入口,填好身份信息、想要的祭扫时间、同行人数(最多5人),提交就行。提醒一句,最好提前1-3天预约,尤其是高峰时段,晚了可能没号。还有,预约成功后别忘了带身份证,到门口要扫码核验——不是为了麻烦你,是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安全。

陵园的王大姐跟我说:“有时候看着没预约的人急得掉眼泪,我们也心疼,但没办法啊。上次有个小伙子没预约,说‘我就想给我爸烧炷香’,我们赶紧帮他查有没有退号的,刚好有人取消,才让他进去。其实我们和大家一样,都想让思念能顺顺利利传达。”

说到底,天山陵园要的不是“预约”这个形式,是让每一次祭扫都能安安静静、顺顺利利。记住那些需要预约的时段——清明前后10天、冬至前后5天,还有高峰前的周末——提前点进去约个号,带着思念出发,就不会有遗憾了。毕竟,我们要的不是“赶时间”,是“好好见一面”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