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天总来得清透,万安公墓的银杏叶刚染上金边时,我沿着西三环的辅路走进去,门口的石狮子被风掀起的落叶扫过脚边,像在轻轻说“来了”。最近总有人问:“万安的墓地价位到底是多少?”其实我想先讲个小事——上周帮邻居张阿姨选位置时,她蹲在一棵老槐树下摸了摸树纹,说:“我家老周生前总在楼下槐树下下棋,这儿的风都像他家阳台的味道,多少钱都值。
万安公墓的“值”,先得说它的“根”。1930年建园时,它就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之一,李大钊先生的衣冠冢在这儿,朱自清先生的墓前总摆着读者送的荷花,连围墙外的梧桐树都比别处粗一圈——不是因为刻意养护,是七十多年的时光慢慢熬出来的。去年我采访过公墓的老管理员,他说:“以前这儿是农田,建园时特意留了原来的老树种,现在第三区的那排榆树,比我入行时还高半头。”这种“带着时光来的”感觉,是很多公墓学不来的,也正是它价位的底色。
说到具体的价位,其实没有“统一价”,得看你要什么。比如最受欢迎的传统立碑区,在银杏大道两侧的一、二区,因为离主路近,又能看见中心花园的喷泉,价位大概在18-28万之间;如果选稍偏一点的三区,紧挨着名人纪念园,能听见松涛声,价位会低个3-5万。然后是这些年火起来的生态墓区——树葬区在公墓的西北角,每棵树下有个小小的石牌,刻着名字,价位大概8-12万;壁葬区的位置在二层露台,能看见远处的西山,价位5-10万。还有定制墓型,比如有的家庭要刻上老人喜欢的京剧脸谱,或者在墓前留块小空地种月季,这样的价位会根据设计调整,但大多在20-35万之间。

但更有意思的是“价位之外的东西”。万安的养护不是“按时剪草”那么简单——每年清明前,管理员会把每个墓前的枯枝捡走,用软毛刷擦碑身的灰尘;树葬区的槐树洞里,总有人偷偷塞点棋子、糖块,管理员从不清理,说“那是家属的心意”。张阿姨选的树葬位置,就是管理员特意留的——老槐树的树洞里有个旧象棋子,是去年一位叔叔放的,管理员说:“这棵树的‘气场’和老周合,你看风一吹,树叶晃得像下棋时的摇扇。”还有一次,我看见一对年轻人选了壁葬区,小伙子说:“我妈生前爱爬西山,这儿能看见山尖的云,比一楼的立碑更像她的性格。”
后来有人问我:“万安的价位到底值不值?”我想起张阿姨的话——“值不值,不是看数字,是看你站在那儿,有没有听见心里说‘就是这儿了’”。万安的墓地从来不是一块刻着名字的石头,是老槐树的风,是银杏叶的金,是七十多年的时光慢慢熬出来的“像家的味道”。就像门口的石狮子,不管多少人来问价位,它都守着那片银杏林,等风来,等叶落,等某个阿姨蹲下来,说“就是这儿了”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