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妈妈去看静安墓园的那天,风里还裹着晚桂的甜香。妈妈攥着爸爸生前戴过的鸭舌帽,站在园区入口的石拱桥下,望着远处连成绿云的香樟树阵说:“这儿的风都是软的,不像上次那家国营墓园,吹得人后背发凉。”我知道她在说什么——上周看的那家墓园,销售举着价目表一个劲催:“再犹豫,第三排的位置就没了!”可妈妈蹲在墓碑前摸了摸刻字,指尖沾了一手冷灰:“这石头凉得扎心,老陈肯定不喜欢。”

静安的销售小周没跟得太紧,只拿着平板慢悠悠跟着。路过生态墓区时,他指着一排种着马尾松的小土坡说:“阿姨您看,这种生态墓的墓基是可降解材料,上面的松树是活的,每棵都有专属编号。价格的话,单座大概三万五,包含墓碑刻字和前三年的养护费——您要是觉得刻字不够,再加五百能雕朵腊梅,叔叔以前不是爱养腊梅吗?”妈妈蹲下来,指尖顺着松针摸了摸,松针的软刺蹭得她手心发痒:“这树能活多久?”小周笑着说:“只要没人破坏,能活几十年。去年有位阿姨,给老伴选了这儿,现在每月都来浇两次水,说‘老周以前总嫌我浇花浇多了,现在终于能让他‘管管’树了’。”

陵园静安墓园价格-1

走到传统墓区时,妈妈盯着一排刻着云纹的花岗岩墓碑看——那些墓碑的边角是圆的,没有锋利的棱角。小周解释:“这种传统墓价格在六万到八万之间,主要差在位置:靠湖边的贵三千,因为能看见水,很多客户说‘逝者爱清净,有水的地方像老家的河’;要是选朝东的位置,能省一万二,早上的阳光刚好洒在碑面上,不刺眼。”妈妈伸手摸了摸墓碑上的云纹,纹路是凹进去的,摸起来像爸爸以前给她织的毛线袜:“有没有隐形消费?比如刻字要加钱,或者以后维护要收费?”小周赶紧摇头:“阿姨您放心,我们的价目表是明码实价——刻字免费,前三年养护费包含在总价里,之后您要是自己来浇花,一分钱不用花;要是想让我们帮忙,一年三百块,比小区物业还便宜。”

那天离开前,妈妈站在园区的桂树下,把鸭舌帽按在胸口说:“我再想想。”小周递过来一张名片,没催:“阿姨,您随时来,哪怕只是想再看看树,我都在。”晚上回家,妈妈坐在沙发上翻照片,忽然说:“静安的价格是比上次那家贵了五千,但那棵松树是活的,墓碑的边是圆的,还有小周说话的样子——不像上次那个销售,眼睛只盯着我的钱包。”我明白她的意思:价格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而是藏着对逝者的心意——一棵能长大的树、一块不扎手的石头、一个愿意等你考虑的销售,这些都是“看不见的价值”。

后来我们定了生态墓,选了靠近湖边的那棵马尾松。妈妈把爸爸的鸭舌帽放在树洞里,说:“老陈,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了,树长大的时候,我也老了,到时候咱们一起看湖。”现在每次去祭扫,妈妈都会带个小水桶——她蹲在树底下浇水,水渗进土里的声音,像爸爸以前翻报纸的沙沙声。风里飘着桂香,松针的影子落在她头上,我忽然懂了:静安的价格之所以让人觉得“值”,是因为它把“心意”做成了能触摸的样子——一棵会长大的树、一块不扎手的石头、一个愿意等你的销售,这些都是价格里“活着的重量”。

上周遇到小周,他说:“阿姨最近没来?”我笑着说:“来了,昨天还跟树‘聊天’呢,说‘老陈,你看这树又长了一寸’。”小周也笑:“我们这儿的生态墓,卖的不是墓碑,是‘家’——树在,家就在;人来,心意就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