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八达岭,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长城的烽火台,是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的豪情。但对北京很多家庭来说,八达岭人民公墓也是一个藏着温暖记忆的地方——它坐落在延庆八达岭镇的山脚下,背靠着长城余脉,门前是条开满野花的小路,园区里的松柏长了二三十年,郁郁葱葱的,风一吹就沙沙响,像有人在轻声说话。2019年,这座公墓的价格还没像后来那样“往上跳”,不少家庭就是在这一年,带着对亲人的牵挂,在这里选好了最后的“归处”。

2019年的八达岭人民公墓,价格是按“墓型+位置+面积”定的,没有复杂的额外收费。传统立碑墓是当时的主流,价格从8万到15万不等——靠近园区中心、能看到山景的“核心位”,1平方米左右的立碑墓要12万到15万;边缘一点、面积0.8平方米的,8万到10万就能拿下。卧碑墓更实惠,5万到8万,碑身平平的,刻上名字和生卒年,周围种点二月兰,春天开紫色的花,低调又温馨。那时候生态葬还没大规模推广,只有少量树葬试点,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墓碑是块小铜牌,价格只要2万到3万,不过大家还是习惯传统立碑,选树葬的人没几个。

2019年的价格放在当时的北京公墓市场,算是“中高端”。远郊的昌平、房山公墓,立碑墓大概6万到10万,但离市区远,开车要两个多小时;市区的海淀、朝阳公墓,立碑墓早破了15万,园区里的树还小,没什么遮阴的地方。八达岭的好在于“离城不远,环境更好”——从德胜门走京藏高速,一个半小时就能到,沿途能看山,园区里的松柏都是老树,夏天站在树下不用打伞,冬天的雪落在枝头上,像给树穿了件白外套。我朋友小夏2019年帮父母选墓,对比了昌平三个公墓,最后选了八达岭的卧碑墓,花了7万,她说:“我爸妈一辈子喜欢清净,这里的树多,不像昌平的公墓,碑一排接一排,看着挤得慌,而且从家里过来,路上能看山,我妈生前就爱爬山,肯定喜欢这儿。”

现在回头看2019年的价格,真的是“过去式”了。2021年开始,北京公墓价格每年涨5%到8%,现在八达岭的立碑墓已经涨到12万到20万,卧碑墓8万到12万,树葬也涨到3万到5万。有个2019年买了“长城景观位”的张叔叔说,当时花了14万,现在同位置的要19万,“不是心疼钱,是那时候站在墓前能清楚看到长城的烽火台,现在园区里种了更多树,虽然更绿了,但想看烽火台得踮脚”。还有个李阿姨2019年买了卧碑墓,花了6万,现在她邻居买同款花了9万,她笑着说:“没想到买墓也能‘增值’,但其实最开心的是,我妈埋在这里的三年,我每次来都能在树下坐会儿,听风穿过松柏的声音,像她以前拍我肩膀的样子。”

八达岭人民公墓2019价格-1

其实大家问2019年的价格,不是想“捡漏”,而是想通过那个数字,回忆一段关于“告别”的时光——2019年的春天,可能是和兄弟姐妹一起沿着园区小路走,看松柏抽新芽,讨论“爸妈喜欢向阳的还是背阴的”;夏天,可能是在树底下翻墓碑样本,汗滴在纸上,商量“刻‘慈母张秀兰’还是‘妈妈’”;秋天,可能是带着刚开的菊花来,把花瓣撒在刚立好的碑前,说“妈,你看,这是你最爱的黄菊花”;冬天,可能是扫去碑上的雪,摸一摸刻着的名字,手指碰到冰冷的石头,却想起小时候妈妈给你暖手的温度。

八达岭的山还是那样,松柏还是那样,长城还是

八达岭人民公墓2019价格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