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上周整理旧照片,翻出外婆的骨灰盒,突然说:“我以后可不想待在地下室一样的殡仪馆,要找个能晒到太阳、闻得到树香的地方。”我看着她指尖划过外婆的照片——外婆生前最爱在老家的枣树下织毛衣,风一吹,枣花落在她的银发丝上——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:原来她念叨的“身后事”,不过是想找个像“家”的地方。

我问了三个做殡葬的朋友,他们都推荐天山陵园。“那地儿不是那种‘冷冰冰的盒子堆’,像个森林公园,”朋友小夏说,“我去年帮舅舅选墓,站在那儿的银杏树下,居然听见了鸟叫。”周末带着妈妈过去,车刚开进园区大门,她就揉了揉眼睛:“你看那排松树,跟老家后山的马尾松一模一样。”

天山陵园墓地团购-1

天山陵园的门脸很低调,没有夸张的石狮子,只有一块青石板刻着“天山陵园”四个隶书字。顺着缓坡往上走,墓区藏在松树林里——每一排墓位之间都留着两米宽的步道,两边种着冬青和月季,风一吹,月季的甜香裹着松针的清苦飘过来。妈妈蹲在一块墓前,指着墓碑上的刻字笑:“你看,这家人把‘爱吃红烧肉’都刻上去了,多有意思。”我顺着她的手看过去,墓碑上果然刻着“爱妻周秀兰之墓——爱吃红烧肉,爱穿红裙子”,旁边还刻了一朵小小的红玫瑰。

其实我之前对“团购墓位”有点犯嘀咕——总觉得“团购”像菜市场买菜,怕“便宜没好货”。直到小夏跟我说:“我舅舅参加的就是天山的团购,原本单买要38000的墓位,凑够8个人之后省了6000,还送了每年一次的墓碑清洁和终身的墓区绿化维护。”她翻出舅舅的合同给我看,条款写得明明白白:“墓位使用权50年,每年4月免费提供一次墓碑抛光服务,重大节日(清明、冬至)免费提供鲜花一束。”

周末看墓的时候,遇到了邻居张阿姨——她正蹲在老伴的墓前摆菊花。“我去年参加的团购,”她擦了擦墓碑上的灰尘,“那时候我一个人跑了五家陵园,要么太贵,要么环境像停车场。后来朋友拉我进了天山的团购群,凑了七个人,省了五千多,还送了迁坟的车马费。”她指着墓旁的冬青说:“你看这草,都是管理员帮着浇的,上次我来晚了,他们还帮我留了一盏祈福灯。”

天山陵园墓地团购-2

负责团购的王经理是个三十多岁的姑娘,说话轻声轻语的:“我们做团购不是为了‘走量’,是想帮那些在意性价比的家庭,找到更合适的选择。”她翻开一本客户手册,里面夹着很多手写的反馈:“有个客户说,他爸爸生前是老师,想找个‘安静能看书’的地方,我们帮他选了靠松树林的墓位,团购下来省了四千,还刻了‘桃李满天下’的字;还有个阿姨,说妈妈生前爱养猫,我们在墓碑旁边加了个小猫的浮雕,她看了当场就哭了。”

天山陵园墓地团购-3

妈妈站在银杏树下,抬头看着天上的云——云很慢,像被风揉碎的棉絮。她转头跟我说:“就这儿吧,我喜欢这儿的风,像老家的风。”我掏出手机,给王经理发消息:“我们参加团购,算上张阿姨,一共六个人。”

走出园区的时候,夕阳把银杏叶染成了金红色,妈妈捡起一片叶子,夹进了她的笔记本——那本笔记本里,夹着外婆的照片,夹着她和爸爸的结婚照,现在又多了一片银杏叶。“等我走了,你每年秋天来,给我带一片银杏叶,”她笑着说,“就像我还在这儿,跟你一起看叶子黄。”

其实选墓位从来不是“买块石头”那么难的事。重要的是,那个地方能让逝者“像活着的时候一样”——能闻到熟悉的树香,能晒到喜欢的太阳,能被记住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