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末的温泉墓园,梧桐叶铺成金褐色的毯,踩上去沙沙响,风里飘着温泉特有的淡硫黄味——不像其他墓园常有的冷寂,这里的空气里裹着点暖,像记忆里外婆晒过的棉被。最近总有人问我最新价格,上星期跟着园区的老周转了一圈,才算把行情摸透。
传统立碑还是多数人的选择。园区里的立碑分三档:最好的“御泉系列”用汉白玉或阿富汗玉,双穴,刻着松鹤或梅兰的纹样,位置在园区中轴线上,正对着纪念亭,价格大概8万到12万;中间的“清泉系列”是芝麻黑石材,款式简约,单穴双穴都有,在北侧柏树林里,5万到7万就能拿下;最便宜的“惠泉系列”是花岗岩材质,单穴为主,在边缘的杨树林,3万到5万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。老周说这两个月“清泉”卖得最火,“都是给父母买的,说‘够用,也体面’”。
生态墓成了年轻人的“新宠”。树葬双穴3万到5万,墓碑是块小铜牌,埋在银杏或国槐树下——春天能闻见新芽的青味,秋天能捡几片落叶当纪念,不少90后选这个,说“比石头强,亲人像变成了树,还在生长”。花葬更浪漫,把骨灰和花种混在一起埋在花坛,夏天开成一片花,价格和树葬差不多,就是得选耐活的品种,比如月季或萱草,老周说上周有个姑娘选了绣球,说“妈妈生前最爱蓝绣球,等开了花,她肯定喜欢”。
价格差异里藏着不少“小秘密”。比如位置,靠近中心温泉池的“暖泉区”,同类型墓位贵1万到2万——冬天那里飘着雾气,不像别的地方冻得结霜,好多人愿意多花这份“暖钱”;再比如服务,包定制安葬仪式的墓位,会多收1万左右:工人铺桂花花瓣,摆逝者爱吃的点心,甚至播放喜欢的戏曲,老周说“仪式感不是浪费,是最后一程的体面”。还有“隐藏费用”要注意:管理费是墓价的1%每年,比如10万的墓每年1000块,得问清楚是不是终身;中介的“选位费”能免,直接找园区接待中心更靠谱。

临走时我看见银杏树下的阿姨,她蹲在花坛边浇月季——老周说她选的花葬,老伴生前爱养月季,她就把骨灰埋在月季苗下,“等春天开了花,老伴就能闻见香味了”。其实选墓从不是“买块地”,是“找个家”:找一个有温度的地方,让亲人待着舒服,让自己想起时,不是难过,是“哦,他在那里,挺好的”。温泉墓园的价格行情里,藏的从来不是数字,是人心底的柔软——毕竟,最后一程,要暖,要真,要带着爱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