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的八宝山总裹着松针的清苦味,我跟着妈妈擦外婆墓碑上的灰时,她突然抬头问:“这墓我们能守多久?”风卷着纸钱碎渣掠过脚边,周围几个扫墓的人也凑过来,显然大家都藏着同样的疑问——对着这方“寸土寸金”的墓地,谁都怕“守不住”。

其实关于墓地使用年限,国家早有明确说法。2001年修订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里,把公墓使用周期定在了20年——注意,是“使用周期”不是“产权到期”。公墓的土地归国家所有,我们买的是“使用权”,像租了间“记忆的房子”,租期到了要续租。八宝山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公墓,一直严格执行这个政策:每到周期届满前6个月,工作人员会通过电话、短信甚至寄信通知家属,提醒办续期。我见过工作人员翻台账,说“最怕家属留的电话变了,找不到人”,所以他们总会多渠道联系,就怕误了续期。

八宝山人民公墓墓地使用年限-1

但很多人有误区,比如去年遇到的李阿姨,攥着墓地证哭:“当年花了五万,怎么才20年?”其实压根没有“永久墓地”——土地是国家的,公墓只租不卖。为什么是20年?一来是国际惯例,日本、韩国的公墓周期也在20-30年;二来八宝山的土地太金贵,每块墓地都承载着记忆,要是永久闲置,反而浪费资源。再说20年刚好够一代人传递思念:父母守着祖父母的墓,子女再接着守,续期本身就是亲情的延续。

续期手续其实很简单。我陪邻居张叔办过:带身份证、墓地证和当初的缴费凭证,直接去服务大厅窗口,十分钟就办完了。费用是按当时的公墓维护费收的,也就几千块。工作人员说,续期没有次数限制——政策从不是要“收回”,而是要“规范”,让每块墓地都真正用来纪念亲人。张叔攥着新的凭证笑:“我儿子在外地,以后他来续,也能想起我陪他爸来的日子。”

八宝山人民公墓墓地使用年限-2

离开八宝山时,夕阳把墓碑影子拉得很长,妈妈把外婆最爱的菊花放下,轻声说“明年再来”。其实年限从来不是重点:外婆煮的糖芋苗、冬天织的毛线袜、临终前说的“好好活”,这些回忆从不会过期。就像八宝山的松树,年年长新枝,却永远守着旧根——我们守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藏在石头里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