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对“最后归宿”都有份柔软的期待——不用在闹市挤着,也不用在野地荒着,得是个能让人一想起就觉得“安心”的地方。长城华人怀思堂的御景苑,就藏在这么个地方——昌平区的山坳里,背靠着长城余脉,面对着一汪清潭,风都带着长城脚下特有的沉缓。

御景苑的地址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长城北侧约3公里处。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,昌平向来是“上风上水”的地界,北靠燕山山脉,南接京郊平原,而御景苑刚好落在“山环水抱”的天然格局里。往南望,居庸关长城的烽火台隐约嵌在山尖,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“守护符号”;旁边不远处就是十三陵水库的支流,水流不急不缓,像把岁月的温柔都揉进了波纹里。周围的山上种满侧柏与银杏,春天新绿冒芽时像铺了层嫩玉,秋天金黄落满地时像撒了片阳光——来选位的家属常站在平台上叹气:“站在这儿,连呼吸都慢半拍,像先人和我们一起在看风景。”

要说怎么去御景苑,其实不算麻烦。自驾的话,走京藏高速(G6)到居庸关出口下,沿着指示牌往长城方向开10分钟,就能看见“长城华人怀思堂”的褐色标识。沿途会经过一段两排白杨树夹道的小路,叶子在风里哗哗响,像在跟每一位来者打招呼。如果坐公共交通,先乘地铁昌平线到南邵站,转昌11路公交到居庸关站,下来打个车5分钟就到——司机师傅大多熟悉这条路,会念叨两句“这地方环境好,好多人都选这儿”。最妙的是快到的时候,透过车窗能看见长城的轮廓在山尖蜿蜒,像条沉睡的龙,忽然就把“守护”两个字从课本里拽到了眼前。

其实御景苑选在这里,藏着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逻辑。咱老辈人讲究“背有靠、前有照”,背靠着长城,就像有了一座永远不会倒的“靠山”,连带着对先人的思念都有了依托;前面的水潭是“聚气”,像把所有没说出口的牵挂都攒在这儿,不让想念散得太快。有位阿姨给父亲选位时,站在御景苑的台阶上望着长城,忽然红了眼:“我爸生前总说‘想去长城看看’,现在好了,他天天都能看着长城,跟完成了个没说出口的心愿似的。”还有位先生说,每次来扫墓,沿着小路往上走,摸着路边粗粝的柏树干,听着远处的鸟叫,总觉得父亲没走——只是搬到了一个能天天看长城的“新家”。

长城华人怀思堂御景苑地址-1

说到底,御景苑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坐标。它是长城脚下吹过的一缕风,是水潭里飘着的一片云,是中国人对“安魂”最本真的理解——不用多豪华,不用多热闹,要的是“看得着熟悉的风景,守得住心里的牵挂”。当你站在御景苑的平台上,望着夕阳把长城染成暖金色,望着水潭里的云影慢悠悠飘,忽然就懂了:原来最好的归宿,不过是让思念有个能扎根的地方,让先人们,能在长城的守护里,安安心心睡个好觉。

长城华人怀思堂御景苑地址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