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地铁八宝山站B口总是飘着淡淡的菊花香——拎着祭品的老人攥着子女的胳膊,年轻人捧着花束低头看导航,问得最多的一句是:"班车在哪儿坐呀?"常来的人都知道,这些带着温度的乘车点,早成了祭扫路上的"老熟人"。
最热闹的主发车点,就藏在地铁B口出来的公交枢纽旁。顺着"八宝山人民公墓班车"的蓝色牌子走,能看见停在1路公交终点站旁边的白色中巴——车身上贴着小小的菊花贴纸,司机师傅要么在擦挡风玻璃,要么跟熟客打招呼。早上7点第一班车准点发,每20分钟一趟,直到上午10点高峰过去。有次我早到半小时,看见师傅在车旁摆了张折叠桌,上面放着免费的矿泉水和印着公墓平面图的指南,他说:"不少人没吃早饭就来,喝口热乎的再上山;还有第一次来的,拿着图找墓碑能省点力。"风把指南吹得哗啦响,旁边有个阿姨凑过去问:"小伙子,我找3区2排,这图上怎么看?"师傅立刻凑过去,用手指着说:"阿姨您看,从班车下来往左走,过了松林就是3区,我等下给您指方向。"
除了地铁口的主站,公墓还给周边社区留了"专属通道"。鲁谷社区的发车点在永乐东里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旁——褐色的便利店招牌下,挂着个红布标,写着"八宝山公墓接驳车"。周末上午8点和9点各一班,司机是个戴眼镜的小伙子,常帮老人拎装着香烛的袋子。邻居张阿姨说:"以前要坐3站公交去地铁口,现在下楼就能坐,小李还帮我扶着台阶,省了不少劲儿。"还有永乐小区的点,在社区活动中心对面的老槐树下——树洞里塞着几张旧车票,牌子挂在树枝上,虽然不显眼,但老人们都认得:"只要看见树下站着个穿蓝制服的师傅,就是这儿了。"有次我碰见个阿姨拿着祭品站在路口张望,师傅远远就按喇叭:"阿姨,这儿呢!昨天您还问我有没有多余的纸呢,我给您留了两张。"

要想不跑空,还有几个"小诀窍"得记着。班车的时间跟着季节变——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日,会提前到6点半发车,加开5班;平时周末只有上午有,下午1点以后就没了。要是拿不准,提前打公墓的咨询电话(68184664)问一句,比瞎找强。还有,别信路边拉客的黑车——他们总说"10块钱直接送进去",其实班车是免费的,而且司机都熟路,不会绕到山后面的小路。上次看见个小伙子要坐黑车,被旁边的阿姨拦住:"小伙子,坐班车安全,师傅都认识公墓的门,黑车说不定给你拉到别的地儿,耽误事儿。"
其实班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。有次坐末班车下山,看见司机师傅帮一位老人搬祭品——老人的儿子在外地,自己扛着个大纸箱,师傅一边搬一边说:"叔,您慢点儿,我帮您放到墓碑旁边,不用您动手。"车上的广播里飘出轻音乐,旁边的阿姨在跟同伴说:"上次我忘带菊花,司机师傅从车上拿了一束给我,说'阿姨,这是我早上买的,您拿去用'。"窗外的阳光穿过松林,照在车身上的菊花贴纸上,像撒了一层温柔的粉。
有时候觉得,这些发车点就像"思念的路标"——顺着蓝色牌子走,顺着司机的招呼声走,就能走到想念的人身边。下次再去,要是看见地铁口的蓝色牌子,或者社区里的红布标,别着急,那是"老熟人"在等你:"来了?上车吧,咱们去看TA。"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