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长青园骨灰林,很多老北京人心里会泛起一点特殊的涟漪——这座坐落在昌平十三陵脚下的生态陵园,早年间就以“林葬”的概念打破了人们对“墓地”的固有印象。2018年的春天,我跟着做殡葬行业的朋友去过一次,当时园子里的二月兰开得正盛,风里飘着国槐的清苦香气,路过的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今年选生态葬的人特别多,都等着清明前后种树呢。
2018年的长青园,生态葬的价格体系刚理顺不久。当时主要分为三类:树葬、花葬和草坪葬。树葬是最受欢迎的,选国槐、侧柏或者银杏这样的乡土树种,价格在8000到15000元之间——靠近园区主路的位置,因为方便老人祭扫,会贵个2000块;而林子里深处的位置,周围都是高大的杨树,更幽静,价格就低一些,比如一棵十年树龄的侧柏位,只要9800元。花葬更贴合喜欢花草的人,选二月兰、月季或者菊花的种植区,费用在6000到12000元,当时有位张阿姨选了月季区,说老伴儿生前爱养月季,“每年清明来浇浇水,看月季开得艳,就像他还在身边一样”。草坪葬则是把骨灰埋在草坪下,上面立个小石碑,价格稍高些,10000到18000元,但比当时其他陵园的传统墓位便宜了快一半。

更让人觉得温暖的是当时的补贴政策。2018年北京正在推进殡葬改革,选生态葬的家庭能拿到1000到2000元的政府补贴。朋友当时算了笔账:选一个12000元的树葬位,补贴1500元,实际花10500元,比当年市区里的传统墓位便宜了至少30%。“很多年轻人来咨询,说父母一辈子节省,选这个既环保又省钱,老人肯定愿意。”当时的园区业务员小周回忆,2018年他接待的客户里,30岁以下的占了三分之一,比前一年多了一倍。

2018年的价格里,藏着很多普通人的“心意”。有位姓王的先生,为父亲选了一棵银杏的树葬位,花了14000元。他说父亲是中学老师,一辈子喜欢银杏,“当年秋天,我带着儿子来,看银杏叶黄了,落在树坑里,儿子问我‘爷爷是不是住在树里?’我说是啊,爷爷在看我们呢。”还有位李奶奶,自己提前选了花葬位,8000块,她说:“我不想给孩子留负担,等我走了,就变成一朵花,他们来的时候,不用烧纸,带瓶矿泉水浇浇花就行。”这些真实的故事,让价格有了温度。
现在再看2018年的价格,早就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了。那些当年种下的树,现在已经长得比人高,国槐的树干上有了深浅不一的纹路,银杏的树冠能遮出一片阴凉。当年选生态葬的家庭,每年清明还是会来,有的带壶茶坐在树底下,有的给花拔草,有的跟树“说说话”——就像跟老熟人聊天一样。2018年的价格,其实是个“转折点”。那一年,生态葬不再是“冷门选择”,而是变成了很多人的“第一选择”。园区的数据显示,2018年生态葬的销量比2017年涨了40%,而价格正是最直接的“敲门砖”——当人们发现,用买传统墓位一半的钱,能给亲人选一个“有生命力”的归宿,观念的转变就变得顺理成章了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很多人会问2018年的价格?可能不是在意那几百几千的差别,而是想看看,当年的人们是怎么迈出“环保殡葬”第一步的。2018年的价格,就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人们对“身后事”的新想象——原来,离开不是终点,而是变成一棵树、一朵花,继续陪着爱的人。风里又飘来二月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