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枝的清苦味掠过肩头,我抱着一束白菊往八达岭公墓的石阶上走——这是三月的周末,石阶旁的侧柏才抽新芽,不少人踩着晨露往山上去,偶尔有人碰了碰我胳膊:“姑娘,问下,这儿要不要预约啊?
其实不止她,不少第一次来八达岭人民公墓的人都会犯这个嘀咕。答案说简单也简单:分时段,但“提前约”永远是没错的。作为北京西北郊规模较大的公益性公墓,八达岭的祭扫人流像时钟一样准——每年清明前两周到清明后三天、冬至前一周到冬至当天,那叫一个“人挤人”。去年清明我陪小姨去,她攥着外婆的照片说“咱早去应该没人”,结果七点到门口,看见的是蜿蜒两公里的车龙。保安大哥擦着汗解释:“今天预约名额早满了,没约的只能去临时停车场,再坐摆渡车上来。”小姨急得眼眶都红了,最后还是找工作人员说明是第一次来,登记了半小时才进去,可等我们走到墓前,已经九点多了。所以记住:清明、冬至高峰时段,八达岭公墓是必须预约的——这不是“规矩多”,是真的要防踩踏、防拥堵,毕竟山上的路窄,人多了不安全。

那平时呢?比如工作日的下午,或者周末人少的时候,要不要预约?我上周三刚陪朋友去扫她妈妈的墓,直接开车到门口,保安师傅笑着问:“祭扫是吧?”然后让我们登记了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,就放行了。公墓的王阿姨说,日常时段(非高峰)人流量不大,只要不是10人以上的家族祭扫,现场登记就能进。但有个小tips:如果是第一次去,或者要办理安葬、迁墓之类的手续,最好提前打个电话(010-6912XXXX)确认——毕竟有时候会有设备维护或者专项活动,提前问清楚,省得跑空。
为啥要建议大家“能约就约”?我同事李哥的经历最有说服力。他去年预约了冬至的祭扫,到门口直接走“预约通道”,不用排队;停车场还有专属车位,不用像以前那样绕着山找20分钟;甚至因为他备注了“有老人行动不便”,工作人员还推了辆轮椅在门口等着。他说:“以前没约的时候,光折腾这些就累得够呛,现在预约了,能多留点力气陪爸说说话。”
至于预约的方法,真的很简单。最方便的是微信公众号“八达岭人民公墓”:打开菜单栏的“便民服务”,点“祭扫预约”,填好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祭扫日期和人数,提交后会收到一个带二维码的短信——到时候刷码就能进,不用带纸质凭证。要是长辈不会用手机,直接打服务电话让工作人员帮忙登记,或者让家里的年轻人代约就行。记得预约要趁早,比如清明当天的名额,提前一周就会被抢光,别等最后一天再约。
最后想提醒两句:去之前查好天气预报,八达岭的风比市区大,要是遇到降温,多带件防风外套;鲜花选白菊、百合或者马蹄莲就行,公墓里不让烧纸、放鞭炮,所以别带冥币、香烛之类的;身份证一定要带,不管预约还是现场登记都要用——毕竟要核实身份,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。
当我把鲜花放在朋友妈妈的墓前,风掀起墓前的松枝,露出刻着“岁月静好”的石碑。其实预约这件事,从来不是为了“麻烦”谁,而是让那些想说的话、想寄的思念,能更从容地抵达。毕竟,我们来这里,是为了和想念的人“好好见一面”,不是吗?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