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风裹着玉兰香吹过万安山的石阶,我抱着刚买的菊花站在公墓门口,看见穿藏青色制服的保安正扶着一位拄拐杖的老人扫码。老人眯着眼睛问:“小同志,这码扫了就能见我家老太婆了?”保安笑着点头:“对,阿姨在里头等您呢,约好的9点,时间刚好。
想起去年清明跟着邻居张阿姨来的情形,那时候没预约,队伍从岗亭排到了山脚下的便利店。张阿姨攥着给老伴的纸扎船,被挤得差点摔了,急得眼泪都掉了:“我就想跟他说说话,怎么这么难?”今年再陪她来,张阿姨早早就学会了预约——头天晚上坐在沙发上翻公众号,手指颤巍巍地点开“预约服务”,选了“祭扫预约”,填好信息后举着手机给我看:“你瞧,约了早上10点,说能直接进。”果然,到了门口刷身份证就过,连停车场的位置都留了最靠近石阶的那排,张阿姨摸着车上的纸扎花笑:“这回不会皱了。”
其实万安公墓的预约真不麻烦,我教过小区里72岁的王爷爷,他现在逢人就夸“这玩意儿方便”。打开“万安公墓”公众号,底部菜单栏点“预约服务”,里面分“祭扫预约”和“安葬预约”——要是去看已故的亲人,选祭扫;要是办安葬仪式,选安葬。填姓名、身份证号的时候,王爷爷一开始输错了两位数,急得直拍腿,我告诉他“没关系,输错了能改”,他才松了口气。选时间段的时候,王爷爷选了早上9点:“我家老太婆生前爱早起,那时候园子里人少,能多跟她唠会儿。”提交之后,手机“叮”的一声收到短信,上面有个蓝色的二维码,王爷爷把短信存进了“重要消息”文件夹,说“怕忘了”。要是真不会用手机也没关系,岗亭里有专门的“便民服务台”,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会帮着填信息,或者打客服电话8866XXXX,人家会记下来你的需求,第二天直接留好位置。
预约之后的贴心事儿,才是最暖的。上回陪同事去安葬他父亲,头天晚上收到公墓的短信:“明天天气多云,气温12-18度,请穿件薄外套。”同事说:“我都忘了看天气预报,多亏他们提醒。”到了现场,工作人员早就把墓碑擦得锃亮,旁边摆着一束白百合——是同事之前跟客服提过,他父亲生前在阳台养了一盆百合,没想到人家记下来了。安葬的时候,工作人员没有催,站在旁边静静地等着,直到同事把父亲的照片放进墓穴,才轻声说:“叔叔一路走好。”还有回我帮朋友预约祭扫,前一天晚上收到短信:“您预约的明天14点祭扫,园区内的‘思念花坊’有新鲜的非洲菊,是阿姨生前喜欢的颜色。”朋友拿着短信去花坊,果然看见摆着一大束橙色非洲菊,老板笑着说:“是公墓提醒我们备的,您拿好。”

那天离开的时候,我沿着石阶往下走,看见路口的玉兰树开得正盛。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抱着一束向日葵,跟着妈妈扫码进园。妈妈蹲下来帮她理了理刘海:“姥姥最喜欢向日葵,咱们约了上午的时间,刚好能晒到太阳。”小姑娘仰着脑袋问:“那姥姥能闻到向日葵的香味吗?”妈妈摸了摸她的头:“能,姥姥肯定能闻到。”风里飘来玉兰的香气,混着向日葵的清苦,连空气都变得柔软起来。
原来万安公墓的预约,从来不是一道“门槛”。它是给思念留的“专属时间”——让你不用在人群里挤得慌,不用怕错过和亲人说话的机会;它是给服务加的“温度开关”——让工作人员能提前准备你需要的细节,让每一次见面都更体面、更温暖。就像保安说的:“预约不是限制,是让想见面的人,能好好见面。”
风又吹过来,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,里面存着上周给奶奶预约的祭扫信息。下周六早上9点,我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