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末总飘着桂香里裹着的凉意,昨天在小区楼下碰到张阿姨,她攥着张纸站在银杏树下——纸上写着好几个公墓的名字,最上面圈着“天寿园”三个字。“姑娘,你说天寿园靠谱不?我家老头念叨着要选这儿,可我就怕没证,花了钱再出问题。”其实最近问天寿园经营许可证的人真不少,毕竟是昌平乃至北京有名的老牌公墓,大家关心的“靠谱”,说到底就是“合法”二字。

说到公墓的合法性,经营许可证是最核心的“门槛”。按照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全国所有经营性公墓都得经省级民政部门审批,拿到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才能开门。北京更严格,得先过市民政局的“一关”——毕竟是首都,殡葬管理卡得更细。天寿园作为北京最早一批经营性公墓,1997年就拿到了市民政局发的许可证,这些年每年都要过年审,资质一直保持有效。要是不放心,直接上北京市民政局官网查“公墓资质”栏目,输入“天寿园”就能看到备案信息,红章盖着的许可证扫描件清清楚楚,比什么口头承诺都管用。

其实除了经营许可证,天寿园的“合规”藏在更实在的地方。比如土地——公墓的土地性质不能含糊,要么是经营性殡葬用地,要么是公益事业用地。天寿园的土地是昌平区政府批的“经营性墓地用地”,有正规的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,地界儿划得明明白白,不是那种“租块农田就建墓”的野路子。还有规划许可证,园区里的墓碑排列、绿化设计、停车场位置,都是跟着北京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来的,连每棵树的种植密度都有讲究——这些细节不是为了好看,是合规性的“注脚”。

那天陪张阿姨去天寿园实地转了转,接待中心的墙上挂着一排资质文件:经营许可证、土地使用证、规划许可证,阳光照在红章上,泛着暖光。张阿姨凑上去看了半天,指着许可证上的日期说:“1997年到现在,二十多年了,应该稳当。”其实选墓这件事,最怕的就是“不确定性”——怕没证、怕土地有问题、怕钱花了打水漂。天寿园的老住户都知道,每年清明前后,园区都会把最新的资质文件摆出来,供家属查阅;要是有家属问,工作人员会直接把许可证复印件递过来,连年审记录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
北京天寿园公墓经营许可证有吗?-1

说到底,大家问“有没有经营许可证”,问的是“能不能放心”。选墓不是买件衣服,是给亲人找个“永远的家”。天寿园的许可证不是一张纸,是二十多年来守着的“规矩”——守着政策的线,守着家属的信任。临走时张阿姨说:“我刚才问了门口的保安,他说在这儿干了十年,没听说过什么违规的事儿。”风里飘来一阵松针的香气,远处的纪念碑前有人在摆菊花,大概这就是“靠谱”的样子:不用喊口号,把该有的证摆出来,把该做的事做到位,让每个来选墓的人,都能踩着踏实的步子离开。